泼刀行 - 第640章 各方攒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0章 各方攒动
    邙山异象,洛阳周围都清晰可见。
    距离龙门客栈十里外,便是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
    这座石窟乃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等朝代持续营造,尤其武则天时期,更是大力支持。
    比如最出名的卢舍那大佛,便是以武则天形象塑造。
    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一日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高宗在一旁赞道:“梓童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武则天听后,立刻抹开眼泪,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
    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
    武则天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
    “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
    于是高宗便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大卢舍那像龛。
    武则天自起名“曌”,寓意光照乾坤。
    而卢舍那的译意,正好为“光明遍照”。
    二者也算相得益彰,就连佛像容貌,也是按武则天模样雕琢的。
    为了让这座像流芳百世,唐高宗请了最好的工匠,武则天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历经三年九个月才完工,至今龙门附近百姓,还是叫其武则天像。
    像成之时,光彩照人,成为大唐一盛景。
    可惜,再辉煌的事物也抵不过岁月侵蚀。
    如今的佛像表面,原料早已褪色斑驳,因为常年风化,加上几次战火,更是多处受损,显得破败不堪。
    佛像前方,正有两名老僧站立观望。
    这二人便是香山寺的住持和建院。
    洛阳附近佛门,实力相对强大。
    除了白马寺,还有龙门十寺。
    这十座寺院历史悠久,为首者便是香山寺。
    当年白居易还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且写下《修香山寺记》,赞道: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和上清宫一样,香山寺同样有着不小野心。
    但他们的目标,并非讨好皇帝,而是继续修建龙门石窟,建造更多的佛像,让这座佛门圣地流传千古,让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青史。
    甚至,凭借功德踏入西天极乐。
    而如此大的工程,所耗费资金可想而知。
    为此,香山寺想尽了一切办法搞钱,没少被洛阳本地儒林编排。
    但在这些执念面前,些许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此刻的二人,正全神贯注看着上方佛像。
    修葺龙门石窟,首当其冲的便是卢舍那大佛。
    历经岁月和战火摧残,这座举世闻名的佛像已有多处受损,修复的工作从数年前就已开始,因为资金断断续续,所以工期也拖得很长。
    用木头搭好的脚手架上,早已布满尘灰。
    其他工人都已离开,唯有佛像手掌旁边,正盘坐着一名老者。
    他身形高大,衣衫散乱,满头白发披散,面容矍铄,形象看似狂放不羁,但一对双眸却似湖水般沉静,正拿着石锤和凿子,在佛像手掌上小心敲击。
    伴着叮叮叮的清脆声音,石灰粉末四溅。
    而佛像手掌也渐渐出现掌纹。
    仔细看这些掌纹,竟是由梵文《金刚经》组成。
    随着老者一吹,文字纤毫毕现。
    “妙啊。”
    香山寺主持苦竹大师看到,顿时一声赞叹,“陆大师的工笔雕刻,堪称洛阳第一人,这轻一分不成,重一分更不行,力道掌控只在微妙之间。”
    “佛身纹路,皆以佛经雕琢,待成功后,我等再请玄门匠人装藏开光,百姓若祭拜,心中便会听到佛音,整个佛门都会震动。”
    “交给他,定能完成此壮举!”
    “主持说的对。”
    旁边的监院老僧,脸上也露出笑容,“关键是陆大师痴迷于技艺,不贪那阿堵之物,也能让我等喘口气。”
    香山寺主持苦竹大师听到后,脸上的笑容也抑制不住,点头道:“这便是因果,若非陆大师品性高洁,也不可能将技艺锤炼到如此境地。”
    “记住,事成之后,在大雄宝殿给大师供一盏长生灯。”
    “主持说得对。”
    二人正说着,脸色忽然一僵。
    但见周围忽然狂风大作,卢舍那大佛身上水气凝结,汇聚双目之中流下,竟似在流泪,身上和佛龛周围原本就褪色的漆,竟片片剥落。
    轰隆隆!
    周围地面震颤,石窟上方有碎石和泥土掉落。
    “不好,地脉震动!”
    “出了什么事?”
    两名老僧也是玄门中人,当即感受到地气异动。
    而上方正在雕琢的“陆大师”,也是浑身一僵,手臂力道改变。
    叮!一声脆响。
    大佛手腕处竟咔嚓出现裂缝,随后轰隆一声滚落下来。
    两名老僧看到,顿时脸涨的通红。
    这大佛本来就年头不短,即便修复,也不可能完好如初,还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怎么一点也不经夸?
    二人刚想说话,便看到了远处血色盈天。
    “那是…邙山方向?”
    “天现异象,怕是出了事。”
    “毕竟是上清宫的地盘,我等…”
    “去看看吧,白马寺是白马寺,离香山寺太近,总要知晓发生了什么?”
    二人讨论一番便迅速离开,也顾不上身后大佛的修葺。
    而在他们走后,那老者也缓缓转身。
    他的眼睛,瞬间变成纯黑色。
    望着远处血色天空,皱眉道:“为何提前出来了?”
    说罢,又掐指一算,喃喃道:
    “时间还不到,地宫毁,必召来玄门正道。”
    “罢了,先给他们找点事做…”
    …………
    邙山异动,惊动了各方势力。
    身处中心的李衍等人,感受更是明显。
    短短时间,血光就更加妖艳,好似火焰般上下起伏,映照天空云层,使得漫山遍野都铺上了一层血色,如同山火燃烧,遮天蔽日。
    邙山附近,帝陵众多。
    陵寝周围森林中,鸟兽惊飞,群鸦蔽日。
    啼声凄厉,如傩戏咒唱。
    因为地宫塌陷,尘灰四起,李衍等人都弄得一身灰扑扑,很是狼狈。
    尤其地下深处的泥土,也翻涌而出。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朽与铁锈混合的腥气,令人作呕。
    然而,就连最爱干净的龙妍儿也顾不上在意此事。
    “这血光.“
    龙妍儿仰头望着天空,满脸震惊,“莫非…咱们闯祸了?“
    “非我等之错。”阴九歌接过话头。
    这驼背老者的眼中闪烁着精光,蹲下身子,先是搓起一把土,放在嘴里尝一尝,又从腰间皮囊中抓出一把五色土,在地上堆成小堆,插上三根香,观察其变化。
    在众人视线中,香火异常燃烧,很快就左边长,右边两根短。
    “是地脉异动,罡煞之气相冲!”
    阴九歌眉头紧皱,有些疑惑道:“里面压着六国魔军妖眚之炁,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在阻止他们出来,才弄出这般动静。”
    李衍同样掐诀,耳朵微动,随后满脸震惊看着地下。
    “我…听到了龙吟声与喊杀声。”
    “龙吟声?”
    阴九歌若有所思,立刻取出罗盘,四处转悠几圈,查看后开口道:“嘶—不好,这地宫还有布置,老夫没看出来,竟能牵连邙山地脉,甚至引动中龙脉!”
    “应该是‘随侯宝珠’,此宝竟有如此威力?”
    说话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李衍心中一动,从怀中取出一份竹简。
    正是方才从“魔气”寄生的老阴人手中抢夺。
    “前辈请看此物。”
    李衍解释了来历后,沉声道:“那魔物随身携带,必有蹊跷!”
    众人低头望去,只见竹简表面泛着青黑色的光泽,血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诡异。
    阴九歌接过,只觉入手冰冷,明显不是凡物。
    “这是秦简。”
    他一边翻阅,一边皱眉道:“冥教藏经阁内,还保留了许多,大小形制与材质,都一模一样,应该是出自秦宫,但这字…老夫实在认不得。”
    也不怪他发愁,上面的字实在太过古老。
    有点像小篆,但更加粗犷复杂,甚至和甲骨文有点相似。
    李衍听到后,也感觉有些头疼。
    他当时便已看过,根本不认识,没想到这见多识广的冥教老前辈,也是如此。
    “能否给在下看看?”
    就在这时,旁边的金眼冯忽然开口。
    他接过竹简后,只是翻阅两下,便点头道:“这是‘金鹊书’。”
    “《墨薮》云:古之钱铭,周之皇府、汉之銖两、刀布所制也,周时钱币所刻,常人只能认识几个,老夫却是得了本古籍,学过此书。”
    “前辈不愧是金眼!”
    李衍大喜,连忙道:“快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金眼冯点头,仔细辨认后,脸上顿时满是吃惊之色。
    “这是…徐福亲笔!”
    他额头冒汗,一边翻阅,一边开口道:“上面是徐福叙述,他当年离开神州,远赴海外求仙,便没打算回来,且留下三卷竹简。分别记录了求仙路、假阴司之秘和洛阳禁制。”
    说着,便念诵起了原文:
    “巿(福)奉始皇命,镇六国魔军于邙山。然魔军乃妖眚之炁所化,寻常法门难灭。故仿酆都建制,设假阴司以困之.”
    “假阴司以三才为基:天位随侯珠,人位三皇木,地位”
    金眼冯的声音突然停住,眉头紧锁,“这里被刻意磨损了。”
    说着,继续往下读:“六国术士以妖眚炼魔兵,若强镇之,反噬更甚。”
    “蓬莱无药,瀛洲无仙,东渡难返,然秦法酷烈,吾惧始皇派人追杀,故留破绽于‘人位’灵木,破始皇九鼎神州大阵,虽心中难安,但求自保…”
    “好个妖贼!”
    听到这儿,阴九歌顿时满脸杀机,“果然是这厮捣鬼!”
    “什么求自保?真要害怕,岂会故意将这东西留下,分明是暗中指点,上面可曾说了求仙路与九鼎之事?”
    事关重大,他也顾不上遮掩。
    金眼冯晓得厉害,又仔细看了一遍后,苦笑摇头道:“前辈,您想知道的事,恐怕在另一份‘求仙路’竹简上。这上面只说了假阴司之事。”
    “‘随侯蛇珠’,以勾连邙山与黄河以及中龙脉,一旦六国魔军脱困,宝珠为镇压魔军,必然会引动龙脉,只要时机恰当,便可引出豫州鼎!”
    “老夫明白了!”
    阴九歌脑中灵光一闪,咬牙道:“这徐福真是好手段。”
    “随侯蛇珠乃钓饵,邙山龙脉化为钓竿,六国魔军都被他利用,成了牵引豫州鼎的力量,只要后世有人贪图宝鼎,就可顺势而为。”
    “王玄谟抓走六国后裔,为的不是镇压魔军,而是控制时间!“
    “清明,就在明日!”
    李衍若有所思道:“咱们提前了时间,是否破坏了他计划?”
    “怕是没那么简单。”
    阴九歌皱眉道:“眼下二者还在下方僵持,若置之不理,随侯蛇珠不断牵引龙脉地炁,豫州鼎迟早会被钓出,若是毁了大阵,魔军便会脱困,届时.“
    他的话还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
    “有人来了!“
    吕三低喝一声,小白狐从他肩头跃下,警惕地竖起耳朵。
    李衍则迅速收起竹简,手按在断尘刀上。
    透过弥漫的血雾,他看到一队身着道袍的人影正快速接近。
    为首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道,手持拂尘,眼中杀意凛然。
    “是上清宫的人!”
    金眼冯面色微变,“看那架势,来者不善啊…”
    转眼间,那群道士已经逼近。
    大致一数,至少有五六十人。
    相比青城当然不如,但这么多术士,也是一股不小力量。
    道人们满脸杀机,很快就呈扇形将众人包围。
    “何方贼子,胆敢破坏帝陵!”
    为首老道一声厉喝,拂尘直指李衍,“可是你们掘了景陵,引动这赤眚之灾?”
    李衍眉头一皱,沉声道:“前辈误会了,是邙山妖人所为…”
    “住口!”
    老道根本不听解释,拂尘一挥,“邙山乃我玄门圣地,上清宫镇守,哪来的什么妖人,尔等手持盗墓所得,还敢狡辩!”
    “众弟子听令,拿下这些贼人!”
    话音未落,二十多名道士便同时拔剑。
    哗啦!
    吕三和李衍,直接抬起火枪。
    “哈哈哈…”
    老道气极反笑,“新式火器,以为只有你们会用?”
    说罢,伸手一挥,后方道人们也齐齐抬起火枪。
    但话未说完,脸色就变得僵硬。
    只见武巴扛着虎蹲炮对准了他们……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