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17章 冯奉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奉世西汉时期军事谋略人物。字子明,出身将门世家,上党人。
    汉武帝末年以良家子弟选为郎,入卫宫中。
    昭帝时,以其功补为武安长,后失官免职。
    前将军韩增闻奉世之才,遂奏请汉宣帝任命冯奉世为军司空。
    随后,汉宣帝授冯奉世以卫侯,持节出使大宛。
    是时,莎车贵族集团与邻国勾结,共同攻击坚持与汉通好的莎车王,并杀汉使奚充国。
    此时匈奴又发兵进攻车师,因车师坚守,不能下而撤兵离去。
    莎车遣使宣称北道诸国已属匈奴,并与匈奴结盟叛汉。
    冯奉世认为汉军距此甚远,如不立即设法粉碎莎车之变,待之日强,其势难制,必将危及整个西域。
    遂决定不待奉闻朝廷,以符节谕告附近各国,尽发其兵,南北道共征集军兵一万五千人
    由冯奉世自为统帅,进击莎车,一举攻拔其城,平定了整个叛乱,巩固了西汉帝国对西域的统治。
    上郡万余归降胡人叛逃,冯奉世奉命持节率兵追击,稳定了边境形势。
    护羌校尉帝汤嗜酒好残,激怒羌众,导致造反。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县人,后来迁徙到杜陵。”
    “冯奉世的祖先冯亭,是战国末期韩国上党郡的郡守。”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秦国攻打上党,堵住了太行山中的通道,”
    “韩国守卫不住,冯亭就把上党城献给赵国并且为之防守。”
    “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和赵国大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冯亭在长平之战中战死。”
    “冯氏宗族从此分散各地,有的留在潞县,有的在赵地。”
    “在赵地的成为官吏将军,官吏将军的儿子们又做了代国的丞相。”
    “到秦灭六国以后,而冯亭的后代冯毋择、冯去疾、冯劫都作了秦国的将相。”
    “西汉建立以后,冯奉世祖父冯唐在汉文帝时闻名朝野,他就是代国丞相的儿子。”
    “汉武帝末年,冯奉世因为是良家子弟而被选任作郎官。”
    “汉昭帝时,按照他的功劳的大小和所排次序补任武安县的长宫。”
    “被免官时,年纪已有三十多岁,才学习《春秋》,钻研其微言大义,读兵法,明晓其内容和实例,前将军韩增上报任命他做军司空令。”
    “本始年间,随军攻打匈奴。战争结束后,又担任了郎官。”
    “在此之前,西汉数次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大多都辱没使命不称其职,有的贪污,有的被外国刁难侮辱。”
    “元康元年,当时乌孙国很强大,有攻击匈奴的功劳,同时西域诸国刚刚与西汉和好,”
    “西汉正准备善待他们,想趁机安抚这些国家,就挑选可以出使外国的人。”
    “前将军韩增推荐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持使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
    “到伊脩城,都尉宋将说莎车国人和其他一些国家一起攻杀了西汉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西汉使者奚充国。”
    “这时匈奴又发兵攻打车师城,因为没攻下就回去了。”
    “莎车国派使者扬言说北道诸国已经归属匈奴,当时就攻击劫掠南道诸国,并与他们歃血为盟背叛西汉,”
    “从鄯善国向西都断绝交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都被困在北路诸国之间。”
    “冯奉世和他的副手严昌商议,认为如果不火速攻击,莎车国就会日益强大,这样形势就难以控制,一定会危及整个西域。”
    “于是以使节通告诸位国王,从而发动他们的军队,南北道一共一万五千人进攻莎车国,攻占了它的城池。”
    “莎车王自杀,就将他的首级传到长安。”
    “诸国都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
    “冯奉世就收兵回国,将情况上奏朝廷。”
    “冯奉世就西行到了大宛国。大宛国听说他杀了莎车王,尊敬他超过了其他使者。”
    “得到大宛名马象龙回到长安。”
    “汉宣帝很高兴,就下命令议论封赏冯奉世的事。”
    “少府萧望之单独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其任务,却擅自假托皇帝命令违背旨意,征发诸国兵马,虽然有功劳,但不可以用他做后人的榜样。”
    “如果要封赏冯奉世,就开了以后出使的人的方便之门,以冯奉世做榜样,争相发动军队,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在夷狄各族中为国家滋生事端。”
    “此例不可开,冯奉世不应受到封赏。”
    苏轼:汉宣帝认为萧望之的建议好,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黄龙元年,汉元帝即位,冯奉世任执金吾。
    上郡属国归降西汉的一万多胡人背叛而去。
    当初,汉昭帝末年,西河郡属国胡人伊酋若王也率领数千名人众叛变,冯奉世立即持使节领军队追击他们。
    右将军典属国常惠去世,冯奉世接替他为右将军典属国,加封诸位官吏的名号。
    几年之后,做了光禄勋。
    永光二年七月,陇西羌彡姐的旁支反叛,汉元帝下诏召让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入朝商议对策。
    当时,连年庄稼收成不好,京都谷物每石卖二百余文钱,边境郡县每石四百文钱,关东五百文钱。
    到处闹饥荒,朝廷正在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
    韦玄成等人沉默着没有人说话。
    汉元帝询问需要用的军队的数量,冯奉世回答说我听说善于用兵者,不会两次用兵,不会三次运粮,所以军队不宜长时间地征战在外而顺从天意的讨伐应该速战速决。
    过去经常不衡量敌人的情况,而军队至于损失;
    多次运送粮食,则时间长耗费多,军队的士气低落。
    现在反叛的贼兵大约三万人,依兵法应加倍调用六万人。
    而羌戎是使用弓矛的军队罢了,兵器并不犀利,可以调用四万人,一个月足以解决。
    丞相、御史、两位将军都认为百姓正在收获季节,不能多发兵;
    一万人驻扎防守,差不多够了。
    国家遭受饥荒,战士、马匹瘦弱,数量也不多,战争用的装备长期废置不修,夷狄各族都有轻视边疆官吏的心思,所以羌族才会首先发难。
    现在以一万人分守数处,贼兵见我方军队人少,一定不会害怕,战则军队受损士气低落,守则不能救助百姓。
    如果这样,怯弱的形势显露出来,羌族就会趁机进攻,各少数民族一齐响应,互相煽动起兵,
    我恐怕汉朝要征发的兵役就不止四万了,这不是金钱所能解决的。
    所以少发军队就会旷日持久,和一战而迅速解决相比,利害差别万倍。
    冯奉世坚持争取,不能得到更多兵马。又有诏令增加两千人。
    当即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二千兵马出发,打着领兵屯田的名义。
    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将副手,到陇西郡,分别屯兵三处。
    典属国任立为右军,屯兵白石;
    护军都尉韩昌为前军,屯兵临洮;
    冯奉世为中军,屯兵首阳县西极山上。
    “前军到降同阪,先派校尉在前方和羌人争夺有利地形,又另外派校尉到广阳谷营救百姓。”
    “羌族贼兵人数很多,官兵都被击溃,两个校尉被杀。”
    “冯奉世向汉元帝上报地形和需要多少部队的计划,请求增兵三万六千人才足以解决战事。””
    “书信上奏,汉元帝发兵六万多人,封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前去增援冯奉世。”
    “冯奉世上奏说希望得到大批士兵,不必烦劳大将。于是陈请转运的费用。”
    “汉元帝当时以玺书慰劳冯奉世,同时也责备他说皇帝慰问领兵在外的右将军,征战在外,非常辛苦。”
    “羌族贼兵侵扰边境,杀害官吏百姓,很是违逆天道,所以派遣将军率领军队将领依照天意前往诛灭。”
    “以将军杰出的材质,带领精锐部队,讨伐不轨的贼寇,有百战百胜的道理。”
    “现在居然有临阵不敢攻战的名声,太给汉朝丢脸了。”
    “是从前不熟悉军事的原故吗?”
    “还是恩惠没有普及,军纪不明的缘故?”
    “你上书说羌族贼兵凭仗深山,多小路,不得不多处分兵占据要害之地,”
    “然后必须发动驻防的士兵,才足以解决问题,军队部署已经决定,从形势上看不能再安排大将,我知道了。”
    “以前因为将军缺少士兵,不足防守之用,所以调遣附近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赶到,不是为了进攻。”
    “现在征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和呼速累、嗕种,正在火速调遣。”
    “战争,是凶险的事情,一定会有成功或失败,恐怕策略不事先商定,了解敌情不审慎,所以又派奋武将军。”
    “兵法说大将军出征一定要有偏裨将领,用来耀武扬威,参谋计策,将军又有什么疑虑的?”
    “爱护将士,得到军心,决定就不后悔,擒拿敌人一定要彻底,这是将军的责任。”
    “至于运输的费用,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将军不必担心。”
    “等到奋武将军的兵马到达,一起进攻羌族贼兵。”
    “同年十月,军队都集合到陇西郡。十一月,一齐进攻。”
    “羌族贼兵大败,斩杀首级数千,余下的都逃出边境。”
    “战争未决胜负的时候,西汉又征募士兵一万人,封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
    “还未出发,听说羌族贼兵被打败了,汉元帝说羌族贼兵被击溃受到惩罚,逃出边境,那些休战的将士,多留一些屯田守卫,防守要害之处。”
    “永光三年二月,冯奉世回到京师,改任左将军,光禄勋的职位不变。”
    “之后记功封爵,汉元帝下诏说羌族贼兵凶残狡黠,杀害官吏百姓,进攻陇西郡官署,烧毁驿亭,断绝道路桥梁,极大地违背了天道。”
    “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前时率领军队征讨,斩首俘虏八千余人,夺取牛马羊数以万计。”
    “赐冯奉世关内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裨将、校尉三十余人,都有赏赐。”
    “一年多后,冯奉世病故。””
    “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为杀敌卫国的老将,功名仅次于赵充国。”
    “冯奉世死后两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因为诛杀郅支单于而被封为列侯。”
    “当时丞相匡衡也以甘延寿假冒诏令滋生事端为理由,根据萧望之的事例,认为不应当封侯,”
    王安石:然而议论者都赞美甘延寿的功劳,汉元帝听从众人的意见封他为侯。
    当时杜钦上疏,追溯称颂冯奉世以前的功劳说从前莎车王杀害汉朝使者,和各国结盟背叛汉朝。
    左将军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根据便利条件发兵诛灭了莎车王,用计策安定了城市,功绩普及边境地区。
    议论者认为冯奉世作为使节有其使命,依《春秋》之义中说臣下不能独断专行,按汉朝的法律则有矫制之罪,所以不得封侯。
    现在匈奴郅支单于杀害汉朝使者,逃亡到康居国,都护甘延寿征发城中之兵和屯田的将士四万余人来诛杀他,封为列侯。
    我的愚见认为比较罪过则郅支单于比莎车轻,衡量兵力则莎车比郅支多,使用军队则冯奉世少,
    讲胜利的程度则冯奉世为边境安宁立下功劳,考虑失败的成分则甘延寿给国家带来的灾祸深。
    他们违背命令擅生事端的罪过是相同的,而甘延寿割地封侯,冯奉世却不记封赏。
    我听说功劳相同赏赐不同则会使那辛苦的大臣产生疑虑,罪过一样刑罚不同则百姓迷惑;
    疑虑导致变化无常,迷惑导致不知所从;
    变化无常则导致制度和导向不明确,不知所从则导致百姓不知如何行动。
    冯奉世解除危难,忘死征战,完成使命业绩非凡,威名功绩显著,是世代出使者的表率,却惟独压抑而不表扬他,
    这不是圣明君主杜绝疑虑鼓励节操的意思。希望交给有关部门商议。
    汉元帝认为这是先帝时的事,就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