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 第361章 越搞笑,越真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1章 越搞笑,越真实
    程立再次向眼线求证,眼线则表示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后手,他所听到的全部内容都只是关于那场“决战”的,至于那场决战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商量的并不细致。
    乃至于事情发生之后怎么掌握军队指挥权的细节问题他们都没有商议,仿佛只要抓住袁逢之后就能顺利掌控兵权,那些骄兵悍将们都会无缝切换的向他们效忠。
    这就很搞笑。
    不过眼线认为,就他这长达两年半的潜伏生涯所见所闻的情况来看,越搞笑,越真实。
    因为袁基和他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找不到一个心思细腻的靠谱的人。
    以至于他这个眼线都能混到实际一把手的位置上,在太仆府内呼风唤雨、执掌权柄,连后勤采购这种大事都是他一手操控。
    太仆府上下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都是他来安排,一整个府里所有人吃吃喝喝的东西都是他送上餐桌。
    说难听点,就算他往这些东西里下毒了,整个太仆府里的人也会全部吃掉,然后被全体毒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他还知道袁基因为年轻的时候比较放纵自己,现在快三十岁了,身体机能严重下滑,以至于需要每日服用补药才能与妻妾继续云雨。
    他甚至还知道袁基的部分妾室因为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对袁基颇有微词,经常私下里吐槽吐槽袁基不顶用,刚有感觉就结束了之类的。
    连这种事情都能被眼线知道,还有什么是不能被知道的呢?
    程立得知以后,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只能快速把这个消息告知了袁逢。
    程立没有明确告知袁逢自己在袁基的府上安排了多少眼线,没有明确告知袁逢自己在雒阳城内又有多大的情报网络,他认为这种事情上他只能效忠于袁树,就算袁逢是袁树的爹,也不能说。
    为了合理化自己得知情报的过程,程立直接把安排在袁基府上的眼线之一调了出来,构建了一个“仆人为了家国大义而背叛主人”的故事。
    这颇有些勉强。
    但是袁逢并不在意这种事情。
    他主要是被袁基和袁绍等人所计划的这个事情的天真、傲慢、愚蠢、不孝给震惊了。
    这两个不孝子居然敢谋划这种大逆不道的混帐事情?
    这两个不孝子居然敢针对他?
    居然敢把目标放在他身上,要抓住他、逼迫他放弃政权?
    这……
    这简直是倒反天罡!
    就算袁逢之前的确是对刘宏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但是刘宏和宦官集团那是天怒人怨啊,他袁逢执政以来小心翼翼勤勤恳恳,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甚至没杀几个人。
    至于被这样对待吗?
    而且还是自己的两个儿子的谋划?
    就算抛开这一切都不说,这两个儿子的天真和愚蠢也是让他感到十分的不适。
    手底下一共也就一千多人的武装力量,就算加上那群废物一样的党人的私人部曲武装,总共也就一千五六百人,就那么点人,居然还想发动政变?
    当初他和袁树可是折腾了一万多人的本钱才敢行动的,之后还有北军的加入才顺利攻克皇宫,诛灭了宦官。
    而现在,他们只靠着一千多人就敢做同样的事情?
    你们到底是对自己有多自信?
    唯一让袁逢觉得还算是谋划的内容在于,他们没有选择在皇宫动手,而是打算在袁逢返回府邸休息的时候动手,这多多少少体现出了袁基和袁绍的“智慧”。
    好歹他们还知道袁逢回家的时候不会带太多的护卫,虎贲军和羽林军也不会直接与他们为敌,他们要是能想办法把自己的武装部队调到城内,至少能在三公府那一块儿形成兵力优势。
    得亏他们知道这一点,否则袁逢真的要怀疑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了。
    我的儿子才没有那么蠢!
    可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很蠢啊。
    管不好身边人导致消息泄露,这样一来,他们必败无疑,袁逢肯定会调动人马对他们搞点针对性的措施,他们一丁点翻身的机会都不会有,这对于他们来说,难道是好事?
    而就算消息没有泄漏,他们又凭什么觉得他们能在这件事情上占据优势?
    难道袁逢返回司空府之后就会成为软柿子、任由他们拿捏?
    且不说有一支精锐卫队一直保护着袁逢的安全,单说调动武装人员进入雒阳本身就是很艰难的事情。
    把守雒阳城的城门校尉系统掌握在袁树手上,城门校尉和十二司马都是袁树的人,他们的职责就是确保雒阳城始终在掌握之中,不让任何不确定因素进入雒阳城。
    所以政变之后,他们对进入雒阳城的人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官员及其所属武装人员需要拿出切实可靠的证明证明自己的身份才可以进入雒阳城。
    非官方人员则一律需要缴纳人头税与出发地官府签发的证明才能进入雒阳城。
    这年头极其严格的户籍要求和对民众自由迁徙的限制政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各地人群想要自由迁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官员、商人等特殊人群每到一地都要出示出发地官府签发的证明,以此证明自己的身份。
    一般郡县可能不会看得那么严格。
    但是雒阳,尤其是政变之后的雒阳是近乎苛刻死板的执行了这一要求,所以从正始元年开始,每年都有三位数的试图蒙混过关进入雒阳的人被抓捕、惩处。
    这是一项重罪,顶格处罚是斩首,犯罪者最多的正始二年,一共有三十九人因为这项罪名被斩首,
    官方人员和武装进入雒阳城,有一套验证系统。
    外地平民进入雒阳城,不仅需要出发地官府的证明,还要检查随身行李,并且缴纳人头税。
    且入城之后想要住宿、饮食,没有官方给予的证明是绝无可能的。
    雒阳城内又执行严格的宵禁和巡查政策,一个没有证明、晚上没地方住宿的人想要在雒阳城内长期潜伏,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光这一点,就能杜绝掉绝大部分外地武装部队成编制进入雒阳城的难度,所以当初袁树和袁逢的武装人员都是在雒阳城外而不是雒阳城内潜伏,就是为了规避这一点。
    至于进入雒阳城,除非他们能够像当初的袁逢袁树一样买通城门校尉系统里的人然后趁夜进入,否则也是基本上不可能。
    而且现在城门校尉系统都是袁树一心会的人,与袁基、袁绍从来不是一路人,他们想要买通,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部署大批量进入雒阳呢?
    时间长的话或许还有可能,可连头带尾三天时间,他们怎么操作?
    就算能钻空子进去一些人,也不可能把一千多号人全都带进去,那暴露的可能性太大了。
    如此一来,这两个蠢货到底能动用多少人对袁逢执行斩首计划呢?
    袁逢左思右想想不到什么可能性,最后只能无奈地承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无法与蠢货共情,无法搞清楚蠢货的思维模式。
    他只能让程立去整顿、通知一下城门校尉那边,让城门校尉系统警惕起来不要随便放人进入。
    然后又喊来了袁隗,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袁隗,让袁隗和自己一起参详一下这个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
    袁隗一开始是不太敢相信的,后面又开始怀疑袁基和袁绍到底是不是袁逢的种,最后才知道袁逢把自己喊来的用意。
    “这两个不孝子虽然愚蠢,到底还是我的儿子,我想给他们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能悬崖勒马,我就放过他们这一次,如果他们执迷不悟,那我也没有办法了……”
    袁隗明白了袁逢的心思,于是和袁逢一番商量,决定用最直接的方法警告袁基和袁绍不要乱来。
    袁逢给了袁隗一道手令,袁隗拿着手令去了北军军营,把袁绍统领的长水营给安排了一下,轻松解除了袁绍的兵权,把他们最大的也是最强的依仗给拿走了。
    长水营可是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精兵,传承久远的中央常备军,战斗力第一梯队的选手,个个都是军官种子,袁逢可舍不得把这支部队葬送在袁绍这个蠢货手里。
    所以一方面是警告,一方面也是保护长水营。
    然后袁隗直接打明牌,严厉的警告了袁绍,这才有了此时此刻袁绍的惶恐不安与一丝丝绝望。
    袁绍现在十分怀疑他和袁基等人的谋划已经泄露了,否则袁隗怎么会提前调走了长水营的军队?
    这……
    这怎么可能呢?
    昨天才作出的决定,今天就泄漏,然后还被一顿操作没了最大的依仗,这不就是坐以待毙的结局吗?
    这让袁绍怎么能绷的住?
    他心惊胆战的抬头看了看袁隗,见袁隗满脸寒霜,又忍不住的低下了头,强忍心中惊惧,缓缓开口。
    “叔父,您……您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流言?”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