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49章 ,经济封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章 ,经济封锁
    陈正都抵达钟吾后,立刻处死了想要投降的官员,稳定了局势,令方永的计划落空。
    方永遂派人使用火炮、楼车、云梯、冲车等多种攻城器械对钟吾发起强攻。
    陈正都则用火箭、火油、滚木、落石进行死守。
    双方交战了十余天,陈正都兵马众多,钟吾城坚,方永见难以取得战果,不得已选择退兵。
    陈正都观察着方永部队的退兵,只见旌旗散乱,军阵不整,他当即判断这是淮阴贼士气低落,进而退兵。
    此时正是出城进攻的好时机!
    由于陈正都是被皇帝破格提拔的,因此其本身威望并不高,军中很多人都对他不服气。
    陈正都当下急需立下大功来证明自己。
    于是看到机会的陈正都立刻选择倾巢出城对方永的部队进行追杀!
    结果自然是大败。
    陈正都出城之后,很快遭到方永的埋伏。
    所谓的退兵只是吴元的诱敌之计。
    乱战之中,方永一箭射出,直接将对方军中一位穿着金盔金甲的将军射杀。
    那金甲将军一旁的陈正都被吓得屁滚尿流。
    若非出城前曹监军说想要穿一下他的盔甲过过瘾,那现在死的可就是他了!
    当下陈正都再无敢战之心,在亲卫的掩护下逃跑,军队大乱。
    方永很快顺利的占领了钟吾。
    陈正都则一路逃到了下邳。
    此战之后,陈正都再也不敢和方永交战。
    他一路转进,带兵绕路去和缮国公汇合。
    另一边,缮国公带着手下残兵退到了高邮。
    由于军中无粮,缮国公便命令军队向周围的大户强行征粮。
    这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此时的缮国公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弹劾就弹劾吧,虱子多了不怕痒,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军队因为无粮而哗变。
    不久后,淳于简带领的白莲教降兵率先和缮国公完成汇合。
    缮国公将手下老卒和这些降兵打散组合在一起,重新拼凑出了一股十几万的军队。
    不过和之前的十万精兵相比,如今的这支由大量降卒组成的军队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缮国公也清楚这一点,因此他不再和方永正面交战。
    缮国公亲自带兵屯守在高邮,派遣淳于简带兵五万屯兵在海陵,又联系樊良湖中的水师将领张远,令其手下的一万两千水师舰队在樊良湖配合行动,三方共同组成了封锁线,将方永地盘的南向位置进行了封锁。
    缮国公牢牢守住这一条封锁线,用武力强行禁止所有商人、平民从封锁位置进出,并不时的派出小股军队袭击方永所辖地区的百姓。
    此时的方永正在准备进攻海州,然而因为缮国公的袭扰,他不得不带兵进行回援。
    这老东西真该死啊!
    缮国公确实该死,但不得不说,他的战略是有效的。
    由于据城而守,方永很难攻破缮国公的封锁线。
    诱敌的办法也对老奸巨猾的缮国公无效。
    一旦方永离开,缮国公就派人袭击百姓。
    一段时间过后,方永境内的百姓苦不堪言,土地耕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不久后,陈正都的部队顺利和缮国公汇合。
    在缮国公面前,陈正都宣读了隆庆帝的圣旨。
    缮国公平静的领了旨,没有丝毫反抗。
    按照圣旨的要求,他将手下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淳于简,然后将主帅大印交给了陈正都。陈正都此时面对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也是不由得升起一丝敬意。
    突然,缮国公道:
    “复山(陈正都的字),我闻你于钟吾挫败,若我今日离去,你可有良策以御淮阴之贼?若无,可愿听老夫一言?”
    陈正都闻言一愣,沉默良久,还是摇了摇头。
    他承认,自己确实没有好的办法对抗淮阴贼。
    “还请老将军指教?”
    陈正都说道。
    缮国公遂单独将陈正都叫到了一边,道:
    “为将者,为克敌制胜,益可权宜应变,不拘一格。今淮阴贼势正盛,兵强马壮,若与之争锋,恐难取胜。”
    陈正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问道:“如此不知当如何破敌?”
    缮国公道:“无他,扬长补短也。”
    缮国公随后解释。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应当以守为攻,固守重城,广筑邬堡,围而困之,使其不得通商,断其经济之源。又当密遣精兵,袭扰其民,毁其田地根基,使之内外交困。如此旷日持久,不必战而贼自破矣。”
    陈正都听了,心中十分吃惊。
    这战略也太不择手段了些!
    但惊讶过后,他迅速判断出,缮国公的这条战略是可行的。
    只是这战略他不能使用。
    屠戮百姓,毁田地根基,禁止通商!
    这几条任何一条都是大忌。
    如果他真按照缮国公所说的方法用兵的话,只怕还没有打败淮阴贼,他就要先被百官弹劾,然后收回兵权了。
    缮国公对此似乎也早有预料,问道:
    “复山可是畏惧朝堂非议?勿需担忧,若行此策,复山可佯为吾所制,借此以避百官之弹劾。”
    陈正都闻言震惊的看着缮国公。
    他忍不住的道:
    “万万不可啊,老将军,若如此行事,事后您必遭陛下之严惩,恐家族难全,届时危矣!”
    缮国公安慰道:
    “复山勿虑,吾家有太上皇所赐免死铁券,纵有不测,亦不过失兵权耳。吾亦早有归隐之心,欲安享余年矣。”
    免死铁劵!
    陈正都恍然大悟。
    是了,太上皇曾经是赐予过缮国公一张免死铁劵,可免死罪。
    如此倒是他多虑了。
    陈正都恭敬一拜,道:
    “愿从老将军令。”
    缮国公笑了笑,独眼望着苍天,叹道: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此事过后,我也不欠什么了。”
    事后,缮国公以身负重伤,不能移动为由没有遵旨回京。
    陈正都带走了缮国公手下的一半多的军队,然后分别围绕着方永所在势力周围的几大城池进行驻守,建立防线。
    高邮、海陵、扬州、滁州、凤阳、下邳、海州等诸多大城都被其牢牢把控,每个城市都驻守两到三万人马,对方永所在的势力进行了极为严密的包围。
    陈正都也不进攻,就只是防守,不准商人通行,全力封锁经济,并不断派遣小股部队袭扰百姓。
    缮国公认为,在这样的策略下,很快方永地盘上的经济体系就会发生崩溃。
    然而让缮国公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方永的经济还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大熙的盐价却先上涨了1/3。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