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177章 ,拒马河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 ,拒马河役
    王子腾想了想,京城南迁之事相对隐蔽,隆庆帝为了保密选择在夜间出走,并且在走后将京城城门全部封闭,草原人一时半会儿应该还不知道隆庆帝已经逃走。
    他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差,在暗中完成撤军。
    他命令士卒白天时多生火造饭,在城中升起炊烟,同时在周边大量伐木筑墙,修建防御设施,制作出在此地坚守的假象,以此来麻痹草原人。
    到了晚上后,王子腾便命令士兵分批撤出,一点点撤回后方的蓟州。
    草原大军军帐中。
    草原众将聚集在一起,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
    目前,摆在草原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进攻京城和王子腾部队。
    京城城高墙厚,肯定无法轻易攻破。
    王子腾大军就驻扎在距离京城不远的平谷县,一旦全力进攻京城,王子腾必然驰援,届时就是两面夹击,腹背受敌。
    不进攻也不行,草原大军粮草不足,全靠缴获和随军带来的牛羊支撑,如果长时间停滞不前的话就会陷入粮食危机,草原拖不下去。
    而且卡赫可汗听说南方的方永已经来了,时间越长,局面对草原就会越发不利。
    草原众将们也清楚这一点,因此现在讨论的重点是大军主力是进攻京城还是进攻王子腾。
    前者简单来说就是派主力进攻京城,另派一支兵马阻拦王子腾的军队。
    这样做的话好处在于毕其功于一役,一旦草原大军拿下京城,控制住汉人皇帝,那王子腾的军队也就威胁不大了。
    但坏处在于,想要在攻打京城的同时阻拦王子腾的军队并不容易,一旦失败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后者和前者正好相反。
    后者是主力负责进攻王子腾,额外派遣一股部队拦住京城军队。
    这样做会比前者简单一点,因为根据各种情报推断,京城目前剩余的兵马不会太多,阻拦京城的军队明显比阻拦王子腾的军队要简单的多。
    不过坏处在于,王子腾军队数量庞大,主力进攻王子腾必定会伤亡惨重,而且即便将王子腾击败,还要再攻打京城才行,时间会拖得更久……
    对于这两种方法,草原诸将的想法各有不同,有人支持前者,认为毕其功于一役更好;也有人支持后者,认为稳妥一点更好。
    卡赫可汗思索着其中的利害,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不管采用哪种办法都有其中的道理,但是最重要的不能拖下去,他身为大汗,要尽快做出决定才行!
    这般想着,卡赫可汗刚要开口,突然,一个人闯了过来。
    “大汗,我有重要情报汇报!”
    孙怀义满脸通红,兴奋的站在帐外,想要进帐,却被草原士兵拦住。
    卡赫可汗见状微微皱眉,对于孙怀义这样的小人,他本能的有些不喜,但看着对方一副事情紧急的模样,卡赫可汗还是压下心头的偏见,让孙怀义进来。
    孙怀义进来后,连忙跪在地上,向卡赫可汗恭敬参拜,然后从怀中拿出一张信封,言道:
    “大汗,我有一族弟,名叫孙绍祖,现任京城五城兵马司指挥,这是他今天命人送过来的密信,内有重要军情,还请大汗观看!”
    卡赫可汗闻言连忙让手下将密信呈上来。
    手下呈上来后,卡赫可汗打开密信,看到上面的内容,瞳孔大震。
    “汉人皇帝竟然不战而逃了,这,真是天助我也!”
    卡赫可汗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
    密信被传给李昊观看,李昊看后,同样被信中描述所震惊,甚至有些不可置信,自言自语道:
    “这,为什么呢?京城外尚有王子腾二十万大军(实际数量为十七万),隆庆帝为什么会不战而逃呢?竟然拱手将京城让与我等,这难道是陷阱吗?”
    孙怀义听见了李昊的话,忙道:
    “大汗,我以性命担保,这绝不是陷阱,我族弟孙绍祖久闻大汗威名,仰慕大汗已久,故送此密信。那大熙昏君闻大汗天军前来,吓得屁滚尿流,早就落荒而逃,现在满城百姓皆盼望大汗入城,执掌乾坤啊!”
    卡赫可汗闻言多看了孙怀义两眼。
    不得不说,有时候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还蛮好听的。
    李昊闻言上前道:
    “无论如何,大汗此时应迅速整顿兵马,准备进攻。先派遣斥候查探京城虚实,若真如信中所说,便立刻和孙…将军里应外合,拿下京城,有京城作为保障,对大汗以后的大业百利而无一害。”
    卡赫可汗闻言点头,道:
    “就依相父所言!”
    李昊又道:
    “此外,还需派遣一员猛将,挡住王子腾兵锋,我虽然料王子腾此时已无战意,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还是防范最好。”
    “还有,若是京城之事无误,还需派遣一只轻骑部队前往捉拿隆庆帝,对方南迁速度必然缓慢,我军用轻骑追赶,足以后来居上。”
    卡赫可汗再次同意下来。
    “对了!”
    李昊又想起什么,嘱托道:
    “记得防范方永,听说对方已经到达了津海,虽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得到隆庆帝南迁的消息,但还是要小心防范为上!”
    卡赫可汗再次言是。
    很快,命令层层下发下去。
    涿州之外,拒马河。
    这是涿州城外的一条河流,也是隆庆帝此次南迁的必经之路。
    方永带兵快速奔袭,在天黑之前赶到了这里。
    隆庆帝拖家带口,行走缓慢,预计要次日早上才能到达这里。
    方永提前来此设伏。
    根据周围地形,方永总共布下三支伏兵。
    一支位于西北方向东仙坡,埋伏三千兵马,锁住隆庆帝的后路。
    一支位于东面莲池村,埋伏三千兵马,锁住隆庆帝的左路。
    前路沿着拒马河大石桥两岸,各埋伏一千兵马,对隆庆帝直接发起进攻。
    方永本人则带着其余大部队扎营在上游沙沟,防止因为人数过多打草惊蛇,提前暴露。
    隆庆帝身边毕竟还有四千多兵马,万一对方有所察觉,选择独自逃跑的话,他这边将会非常麻烦。
    很快,伏兵布置完好。
    唯一有些缺陷的是,大石桥两岸的各自一千伏兵由于地形平坦,不太好隐藏。
    不过好在天公作美,下起了大雪。
    士兵们见状,从附近的村子里买来草席、大锅盖、酱缸盖(一种北方特有的盖在缸上的圆锥形盖子)等物品,盖在身上。
    大雪纷纷,很快士兵身上便堆起一层雪,从远处看去和周边雪地一色,根本看不出来有伏兵。
    次日清晨,远远的看到隆庆帝的南迁队伍到来。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