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270章 ,灭族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0章 ,灭族抄家
    “夷灭三族!”
    方永一句话将程范的事情盖棺定论。
    程范惊恐的摇晃着铁栏。
    “不,不,殿下,您答应过我从轻发落的!”
    方永转身离开,冷声道:
    “夷灭三族难道还不是从轻发落吗?”
    山西,沂州。
    贾琏带人用绳索拉开那座高大的孔子圣像。
    由于晋贼起义,孔子圣像并未修建完整。目前只有大致的身体雏形和一个没有经过细雕的头颅。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孔圣之像砸倒在地上,尸首分离。
    那颗头颅在地面上滚了三滚,最终面朝黄土停了下来。
    石像之下,一个洞口浮现。
    贾琏带人进入到里面,一瞬间,堆积成山的金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惊的腿脚发软,难以站立。
    京城,随着程范的倒台,吏部尚书的职位空缺了出来。
    吏部的权责极重,拥有着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权力,是六部中地位最高的一个部门。
    礼部尚书孟申、户部侍郎高京、以及兵部尚书郭白都目光灼灼的盯着这个位置。
    然而方永却并未从这些人中进行挑选,而是直接将贾雨村任命为吏部尚书,并令其着手整顿京城吏治。
    贾雨村出手狠辣,毫不留情,直接动手安插罪名,将大量官员裁撤,替换成自己人。
    一时间,京城大量的官员牵扯其中,抄家的抄家,入狱的入狱,无数官宦家庭惨遭迫害。
    百姓鼓手叫好。
    官员们却寒冷彻骨。
    他们本以为方永是一位仁君。
    毕竟方永一路走来都是行仁义之举,并没有仇视世家大户,极少制造杀戮,也正因此,他们才愿意积极配合方永的统治。
    然而没想到方永竟然在统治稳固之后翻起旧账,丝毫不顾他们之前的功劳。
    一时间,许多人不禁怀念起了曾经隆庆帝当政的时期。
    可是现在一切都回不去了。
    京城内外的所有兵马都在逆贼方永的手里,隆庆帝被死死软禁在宫内,除了每半个月一次的大朝会,众臣根本见不到隆庆帝的面。
    他们没有能力动摇方永的统治,只能用嘴皮、舆论对方永进行诋毁。
    一时间,民间尽是对方永的辱骂之词。
    遥想个把月前,程范几人为了竞争军机大臣的位子,还曾大量发动手下的党羽,对方永倾尽赞美之词。
    而如今,那些曾经赞美之人就仿佛失忆了一般,丝毫不记得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转头的只有无尽的谩骂。
    恰好此时贾雨村正在负责整顿京城的吏治,期间不免有一些官吏狗急跳墙,想着最后捞上一笔,因此变本加厉。
    这就使一些百姓产生了错觉,那就是整顿之后反倒不如整顿之前。
    再加上那些铺天盖地的对方永的谩骂,一时间,方永的名声捉急起来。
    比如什么夜宿皇宫,淫辱妃嫔。
    又比如什么欲加之罪,强抄财产。
    还有什么篡国之辈,背负君恩等等。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太过遥远,百姓大多也只是人云亦云,实际上并没有太过关心这些。
    真正被百姓记在心里的,只有一条。
    那就是有人说方永在暗中控制贩盐,抬高盐价,搜刮民脂民膏。
    这一条才是真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年有很多百姓都因为吃不起盐而家破人亡,因此得知了此事后非常愤怒,对方永怨气极深。
    对此,方永没有进行任何回应,因为这就是他做的。
    方永知道,要想挽回名声,就要快速拿出一个替罪羊。
    于是他暗中吩咐贾赦去追查京城的私盐。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件对方永来说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苏光雄回到了京城。
    随着苏光雄回京,山西之地也就顺利落入囊中。
    方永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块表里山河!
    事实上,苏光雄选择回京也确实是情有可原的。
    晋贼在山西造反,几乎消灭了山西所有的有生力量,苏光雄接手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面对淮阴军的逼近,他很难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不过虽然这么说,但苏光雄如果真的选择反抗到底的话还是会对方永造成许多麻烦的,因此苏光雄肯听命回京,这对方永来说再好不过。
    因此方永对苏光雄的态度极佳,他让隆庆帝给苏光雄封了侯,还加封了一些风光的虚职,给足了待遇
    对于苏光雄从山西带回来的巨额财产方永也没有没收,而是允许苏光雄带着爵位和家产回苏州老家。
    至于当年薛大瘸子的事,方永也旁敲侧击的询问了。
    苏光雄表现的很茫然,似乎真的并不知情。
    不知他是假装的还是真的如此。
    不过从那个幕后之人把苏光雄父兄都处理掉了却唯独没有处理苏光雄来看,苏光雄可能是真的不知情。
    之后,方永命翟逊带兵六万进驻山西。
    随着地盘的扩大,方永的兵力也多少开始有些捉襟见肘了起来。
    方永遂令翟逊、马老黑、以及张远分别在山西、山东、以及直隶募兵,各自募兵五万,扩充实力。
    钱粮的问题倒是不必担心,春耕结束后,稻苗和麦苗都已经开始生长,南方的早稻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下来,足以补充粮食的消耗。
    另外从程氏手中查抄到的钱粮非常之多,足以支撑很长时间。
    浙江,绍兴。
    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城池残破,遍地伤亡。
    淮阴军占领了这座城池,唯一可惜的是,徐少宝再次逃走了。
    林麟带兵紧追快赶,然而还是慢了一步。
    看着徐少宝带着八百残兵从平水江乘船逃走,林麟气的拔剑击打水面。
    为什么,为什么?
    他早就料到了敌人的逃跑路线。
    可魏兴就是拖着,不采纳他的意见,致使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逃走?
    一次是巧合,可两次三次呢?
    林麟心中逐渐升起怀疑。
    回到绍兴,林麟惊讶的发现竟然满城都是百姓的哀嚎。
    往日军法严谨的淮阴军今日不知道因为什么,竟然在破城之后擅自闯入百姓家中,肆意查抄家产。
    林麟亲眼看着一队淮阴军冲入一户百姓家中。
    那百姓家里的十几个护院拼命阻拦,结果被淮阴军一发齐射,射死大半,其余人皆被捆绑起来。
    那户百姓的家主只是稍微反抗,便被淮阴军一刀砍杀,一箱箱金银财宝全都被搜出来带走。
    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淮阴军吗?
    林麟简直不敢置信。
    他连忙冲上前质问道:
    “你们在干什么,为何私自闯入百姓家中,搜刮财产?”
    淮阴军见到林麟,施礼道:
    “林参将,此乃魏将军之令,这些世家大户参与越贼谋反,罪不容诛,按律全部抄家处死!”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