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287章 ,密诏签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 ,密诏签名
    却说孟申赶忙带着小昌子回到了家中,屏退左右,只留自己和小昌子。
    只因之前,小昌子嘴唇蠕动,说出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声音极小,甚至都无法听清,但是对方的口型孟申却再熟悉不过。
    “接旨!”
    孟申跪在地上。
    小昌子将密诏郑重的送到了他的手中。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囚朕禁中,秽乱宫闱;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当看到密诏内容的那一刻,孟申的泪水瞬间就流了下来。
    他抱着诏书,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脸上露出无尽的悲伤。
    “陛下!陛下!”
    孟申老泪横流。
    小昌子都被吓了一跳。
    此人竟然如此忠心的吗?
    嚎哭了一阵后,孟申勉强控制住情绪,他秘密送走了小昌子,并让小昌子传话给隆庆帝,道:
    “老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小昌子离开后,自然是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了方永。
    方永派专人盯着孟申,打算看看孟申之后准备联络谁进行造反。
    另一边,孟申拿着密诏,涕泪交流,寝食皆废,行坐不安。
    晚上,孟良从醉仙楼回来。
    孟申赶忙将其拉进了房中。
    父子二人细细密谋了一晚。
    次日,父子二人一早起来,共乘一辆马车出府。
    负责跟踪的锦衣卫赶忙死死的跟着二人。
    然后就看着二人一步步的驶向了宫中……
    却说昨日。
    孟申收到密诏的那一刻,他的腿瞬间就被吓软了,跪倒在了地上。
    这哪是密诏,这是灭门之祸啊!
    虽说方永灭了程氏,又灭了忠顺王,这让孟申十分害怕。
    但他却从未想过反叛,心中最大逆不道的想法也只想着尽快转移家业,找机会逃走罢了。
    这不是他对方永有多么忠诚,是孟申有自知之明。
    他没有兵权!
    他斗不过啊!
    孟申被这密诏吓得涕泪交流,寝食皆废,行坐不安……
    直到儿子孟良回来,父子二人商议了一夜,一致认为,应该立刻到吴王面前自首,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灭族之祸。
    至于对隆庆帝的忠心……
    昔日隆庆帝掌政之时他们尚且没有什么忠心,如今隆庆帝被囚于禁中,他们难道还能凭空生出忠心吗?
    另一边,小昌子回报隆庆帝。
    “陛下,孟大人让我转告您,他必不负您重托!”
    同时,小昌子还将昨天孟申跪倒在地,泪涕横流的表现说给隆庆帝听。
    隆庆帝大喜,连连道:
    “有孟卿在,朕复安社稷有望矣!”
    宫内。
    方永看着跪在面前认罪的父子二人,嘴角抽搐。
    兜兜转转,这份带着异味的诏书竟然又回来了。
    “行了,别认罪了!”
    方永无语的摆了摆手。
    他本想借着这份密诏钓鱼,结果鱼直接过来自首了。
    他有那么可怕吗?
    但是鱼还得钓。
    方永想了想道:
    “你们拿着这份密诏,去联络其他的忠义之士!”
    孟申和孟良对视一眼,皆道:“是!”
    却说父子二人回到家中,仍旧心惊不已。
    回想方才方永所言,他们的命虽然保住,可其他人恐怕就……
    没办法,死道友不死贫道。
    二人不敢违抗方永之令,次日照计行事。
    孟申和孟良叫来礼部右侍郎王承。
    展示密诏于其观看。
    王承看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密诏痛哭流涕。
    孟申和孟良按计说(shui)之,道:
    “此乃陛下密诏,意笃情至,我等食君之禄,焉得不奉诏而行?我二人欲执此密诏,暗藏刀兵于袖,待方贼下次上朝之时,左右刺之!”
    王承一听,整个身体都激动的打颤,眼泪哗哗的落下,抽泣道:
    “孟公为国之举,承敬佩之至,万死不辞。只怕那方贼武艺非凡,身穿软甲,孟公之计难成!”
    孟良道:
    “为国家社稷,为天下苍生,我父子二人死不足惜!事败无妨,只请王兄携密诏赶赴河南,等待消息。若事成,则与河南巡抚田天瑞带兵入京,保护陛下;若事败,则广告天下九州,请其自募兵马,进京讨贼!”
    王承听到不用他去行刺,顿时好受了一些,但还是吓得站了好几次都站不起来。
    当下,他表面答应此事,在密诏上签下血名。
    那密诏隆庆帝本来准备了一篇长文,扯了一大片衣服,后来因为手疼,只写了一二百字,因此留有许多空白,正好用来签名。
    却说王承签名盟誓之后,出门后直接往宫中而去。
    他是标准的儒家弟子,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注重自己的修行品德。
    只要是他自己做的事情就都能找到圣人依据,圣人之言的解释权在他手上,他做的都是按照圣人标准的事。
    而外王,则是对社会,对天下苍生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王承认为,只有吴王的统治才能让天下苍生幸福安康。
    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圣人之道,非拘君臣之礼,实重黎庶之安!
    因此王承前去给吴王投诚,并非是背主之逆臣,而是顺天之义举!
    王承进宫之后,方永这边如何打发他不提。
    只说孟申、孟良父子二人。
    在之后的时间里,二人又相继联络了朝中的各个大臣。
    有吏部右侍郎,刘垣。
    户部左侍郎,高京。
    刑部尚书,许忠贞。
    刑部左侍郎,朱茂。
    前工部左侍郎,邱平。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晖。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惟衡。
    二等男爵,游击将军戚建辉。
    轻车都尉,孙绍祖!
    骑都尉,孙怀义!
    后边还有一大堆人,不过官职太低的就不多说了。
    这些人得了孟申孟良的邀请之后,大多数都是表面答应,背后直接就向方永举告了此事。
    毕竟方永手握几十万兵马,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然而却也有脑子不灵光的,真的打算造反。
    毕竟就孟申孟良所说的计划而言还真有一点可实施性,而且最危险的部分被这二人包揽,他们负责上殿刺杀方贼,无论成功与否,其他人不至于有太大风险。
    恰好,由于方永的改革,有很多的官员利益受损。
    比如前工部左侍郎,邱平。
    他本来在工部待的好好的,只因方永与什么狗屁洋人合作,便以贪污之名罢了他的职,换了其他人担任。
    天见可怜,六部之中,他是贪污的最少的。
    如今却被罢职,这简直没有王法!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