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 第52章 心藏万丈海,眼无世俗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心藏万丈海,眼无世俗光
    呦呦鹿鸣唤醒众道人。
    院中道人循声望去,天地灵机环绕小鹿,他舒服地眯起眼睛。
    片刻后,灵机散去。
    此鹿不仅成功入道,踏入练精第一境,还洗髓伐精,血脉更纯。
    小鹿来不及高兴,鼻子翕动间,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令他睁眼瞬间就被呛得头昏脑胀,眼珠滚动。
    玄明捋须的手微顿,轻挥衣袖,狂风卷动,吹起灵鹿,伴着后者惊恐喊叫,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弧度,掉落到藏道峰一处水潭内。
    扑通声响,水四溅,煞是好看。
    “让道友见笑了。”
    元济真人摆手表示无妨,真心赞道:“一朝脱胎换骨,破茧成蝶,踏上修行路,道友豢养的这只鹿颇有几分潜力。”
    玄明闻言,眉开眼笑。
    灵鹿只是一个小插曲,没在这个话题上停留,此时门外众道人起身,在守阁道士带领下弯腰行礼:“多谢师伯赐予造化。”
    十几位道人齐声,真心实意。
    一道熟悉的苍老醇厚声音随之响起:“机缘可遇不可求,既然碰上便是运气,回去好生消化,莫要浪费这份造化。”
    众道人齐声称是,知道师伯喜好清净,没多逗留,转身离开。
    返回藏经阁,众道人正要离去,就被守阁道士叫住,让他们将先前看的道经复归原位,众道人已经有些摸清这位守阁道人的脉,纷纷照做,将藏经阁打扫一遍。
    他们不是怕了守阁道士,而是感激师伯,众所周知,他老人家喜好观经,他们这是辛苦自己,造福师伯,以尽孝心。
    众同门心思如何,守阁道士不去想也懒得探究,只要藏经阁干净整洁,相同东西都朝一个方向,他无所谓其他。
    看着成果,他眉头一展,在一楼寻个角落,闭目参悟所得。
    问道院,松树下。
    玄通与玄玉同样起身,感谢师兄与元济真人,旁观这场论道,他们获益匪浅,回去细心打磨,玄通底蕴会提升,玄玉可练精圆满。
    元济真人随后稽首。
    “多亏了玄明道友,贫道才能在此番论道中看到许多不曾见过的风光,新道理层出不穷,旧道理推陈出新,感悟如潮,收获颇丰。”
    感谢之余,他脸上浮现一抹愧疚:
    “道无先后,达者为师,先前见道友以符论道,贫道曾生轻视之心,到头来却是我以狭隘之心看人观道,落了下乘,万望道友莫要怪罪。”
    话落,又要行礼。
    抬眸看了眼语气诚挚的元济真人,玄明侧身避开此礼,实话道:“道友能坦言告知,可见心如皎月,贫道岂会怪罪?”
    “贫道成就真人时日尚短,换位思考,若我是道友,恐怕也会以常理度之,此乃人之常情。”
    这是玄明心里话。
    他是有《黄庭经》在手,底蕴深厚,悟性与根骨大增,道行才能胜过元济真人。
    当然,也跟他符道底子好脱不开关系,前半生他心如稚童,父亲为了让他有一技之长,耐得住性子,会压着他识文练字。
    哪怕他清醒后,在藏经阁观经悟道的岁月里也没懈怠,记录所思多想的过程也是练字过程。
    练了数十年字,一朝入道,字符相通,加上道经中也有符理,他符道造诣一日千里,符是炼器布阵之基。
    正因有深厚符道修为支撑,玄明才能改良八卦剑阵,才能更好借雷炼器。
    只是这些少有人知。元济真人会那般想,无可厚非。
    ———
    经此一事,两道人对彼此印象更好,虽今日才见面,但接触下来,略有一丝以诚相待的感觉。
    略过这个话头,玄明与元济再次落座,茶水早就凉透,玄明抬手自院中活水中掬来山泉水,一股水流腾空入壶,他重新燃火烧水。
    姿态专注,宛如参道,茶心如道心,举动之间,可见其诚。
    玄通与玄玉没打扰,元济真人默默欣赏这幅真人烹茶图,直到茶香四溢,清嫩茶叶在沸水中如扁舟飘荡,似青鱼游弋,他才回神。
    轻嗅茶香,轻饮茶水,元济真人感觉通体舒坦,道心似乎都被洗涤,荡去尘埃,不由感慨:“好茶!”
    水依旧是那水。
    茶依旧是那茶。
    壶杯依旧是那壶杯。
    只是煮茶道人用心,饮茶道人心境变了,茶自然随之而变,与道而近。
    分给玄通与玄玉各一盏,玄明最后给自己一盏,细酌慢品,耐心等待。
    待一盏茶见底,元济真人放下茶盏,直视玄明,表情认真,无可讳言道:
    “事已至此,贫道便不在藏掖。”
    “紫霞宗、庆阳宫等道门大宗探听到天篆派与贵派有旧,特意拜托师兄,想要求真观上乘筑基法,天篆派亦有此心。”
    “恰逢贫道空闲,来此一行,除了恭贺与论道,也想探一探道友口风。”
    “这上乘筑基法可能交换?”
    玄通与玄玉愕然,紧盯师兄,元济真人亦目不转睛的注视。
    玄明低头思忖,没立即答复。
    无事不登三宝殿,能让元济真人亲自上门,除了百姓,只剩下宗门与道。
    他猜到对方除了论道,还是为上乘筑基法而来,可当其真正开口,玄明反而犹豫。
    在没收到楚氏玉简前,他想的是干戈护道,凭手中法剑震慑宵小。
    可在收到玉简后,他转变想法,以威迫人,不符合道门上善若水、冲气以为和的作风,戾气太盛。
    除非他接连请下诛杀令,覆灭敢伸手的所有道门宗派,否则,麻烦不断,难得清净,冤冤相报何时了,杀戮多了,容易道心蒙尘。
    若惹出金丹真人,他请出杜撰的前辈,谎话多了,道心也容易被蒙蔽,于己于人于心于道,都十分不利,此为下乘做法。
    故而,他想要简化阴阳筑基篇,以此交换修行所需,各有所得,尽可能削减杀戮,不仅能化戾气为祥和,以风阳郡道门各宗底蕴增加求真观积累,以众道养一道,以众家壮一家,还有助于道心修持。
    心藏万丈海,眼无世俗光。若他能打开格局,打破秘而不宣的常规做法,道心极可能会节节攀升,更清澈通透。
    可经过这段时间细心思索与刚才论道,玄明想法再变,道讲机缘,缘分不可强求,互相交易,只是中乘。
    ———
    时间缓缓流淌。
    院中三道人沉默,都没出声,怕扰乱玄明师兄(玄明真人)思绪。
    西方天宇只剩一抹余红时,玄明终于抬头发声,想到一个上乘做法。
    感谢2022……9158大大的1000点打赏,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月票,作者菌一定加油!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