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 第193章 收买人心
第193章 收买人心
周浩然接着说:“杜月笙不是青帮大佬嘛,他的小弟听到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就很不高兴。就派了很多弟兄在那边打听,去威胁恐吓什么的。”
乔岁青道:“这没人敢说了。”
“是啊,被吓住了,有人都丢命了。”周浩然也记不得书中的具体故事了,只能说个大概,“效果是有了,可是销太大。那些青帮小弟给杜老板干活,那都是得收钱的。最关键的是杜老板在家乡的名声越来越臭,都影响到了他的商业发展。”
“那怎么办?”
乔岁青隐约听明白了他之前说的“美国”、“军费”之类的比喻。
军事力量很强大,能让人低头服软。
可背地里都是骂声。
周浩然笑着说:“收买啊!大撒币!”
“嗯?”乔岁青这下意识到了什么,瞪起眼睛,“撒?傻?”
周浩然气笑道:“你想什么呢?币,钱币的币。撒,平舌音,还主持人呢!”
“噗!”
乔岁青忍俊不禁,拍了他几下,觉得很好笑。
周浩然道:“后来,杜月笙派人修缮了老家……杜宅现在还保存着呢,能去参观。还听劝放下了恩怨,逢年过节了给过去的乡里乡亲送钱送米面猪肉什么的,名声就越来越好了,老家就没人说他坏话了。风水好了,事业就更顺了。”
“这样啊……”
乔岁青似乎明白了什么。
周浩然道:“高级的道理总是相通的,不管是国际局势、地方形势,还是企业管理、个人形象,运作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就看谁更聪明,能选出最好最高效的策略。”
乔岁青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你说的大撒币,是给非洲国家的援助吧?给了很多钱呢,单位里很多同事谈起来,都很生气呢。”
“他们层次低,不理解也正常。杜月笙那也是有高人指点,然后才改变了对老家的策略,本来他对老家的那些亲戚都咬牙切齿的。”
周浩然对此一点不觉得奇怪。
乔岁青嗔道:“就你理解?”
周浩然道:“那肯定啊,没人比我更懂市场。这几年,全国都在涨工资,为什么啊?不是主流宣传的感恩戴德,而是解开了脖子上的枷锁,允许接触市场了。”
“哦。”
乔岁青稀里糊涂。
周浩然知道她听不太懂,就简而言之的说:“国内市场打开了,所以收入有所提高。想要有更高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得打开国际市场。想打开国际市场,你就必须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支持。”
乔岁青跟上了他的逻辑,“所以要钱收买人心呗。”
周浩然道:“很多人都抱怨,说我工资这么低呢,国家都把钱给了外人。市场的逻辑就这么残酷,把钱给了外人,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有了更大的市场,国内才能不断的涨工资。而且,给钱不仅是发展,还是封口。”
“封口?”
乔岁青觉得头疼,不喜欢这种太大的话题。
周浩然却头头是道,笑着说:“你没觉得外国现在对我们国家的指指点点越来越多了吗?以前穷的时候,人家啥也不说。现在好起来了,各种谣言说法就越来越多了。谁拿钱,谁闭嘴。”
乔岁青却没什么兴趣,去捂他的嘴巴,嗔道:“好啦,知道你懂的多,行了吧?”
周浩然这才收回心思,正色道:“别的我不管,可是你、我,还有东方,咱们三个的老家都还在弄堂里呢,父母都在那边。老家的事,必须得处理好!”
“不就是说几句闲话嘛,就当听不见呗。”
乔岁青苦着脸。
一方面是心疼钱,一方面是不觉得给邻居们送台大彩电能控制住他们的嘴巴。
“必须解决!”
周浩然拿出了不容置疑的态度。
他跟青梅同居这么久,已经有了确切的判断。
弄堂里的流言都是假的。
都是胡说八道。
而她上辈子吃安眠药离世,大概率是在台里的事业不顺,以及母女关系的糟糕,进而导致的抑郁。
上辈子,他曾想跟她处对象。
她完全没反应。
按理说不应该,就算不谈恋爱,大家都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姐弟感情总是有的,不至于那么冷淡才对。现在分析,她那时候应该已经是重度抑郁,已经自我封闭了。
周浩然沉声道:“青梅,我记得以前,你跟阿婶的关系挺好的。”
乔岁青咬起嘴唇,“上班后,吵架就越来越多了,我哥……”
“跟岁强哥无关,就算再怎么偏心,你也是阿婶的亲闺女。”周浩然不认为是钱的事,“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乔岁青微微一怔,“什么意思?”
周浩然淡然道:“弄堂里的说法那么多,连我都听说了,说你在单位里跟了大领导,还说你在外面傍上了大款什么的。”
乔岁青脸色发白。
周浩然分析道:“阿婶在这种环境里,时间长了就一定会受到影响,那些负面情绪,最后都得发泄到你身上。这事怪不得阿婶,这是环境的错。身处在大染缸里,就不可能不受污染。”
乔岁青说不出话,眼泪在眼眶打转。
周浩然道:“阿婶我知道,刀子嘴豆腐心,我都记得呢。小时候我家里穷,每次上学的时候,她都给我一个饭团让我揣兜里,我、东方、大强,一人一个。大米饭的,伴着菜叶和猪油,可香了。”
乔岁青抹了抹眼睛,“嗯”了一声。
周浩然眯起眼睛,“阿婶跟你要钱,她可能真的听到了什么,以为你很有钱。”
乔岁青扬头看着车棚顶。
默默发呆。
想起之前跟妈妈吵架的种种,似乎想明白了。
“浩然,我困了。”
“来。”
周浩然张开胳膊,把她搂在怀里。
乔岁青靠在他怀里,闭上眼睛。
眼泪就忍不住的无声下落。
……
对周浩然的计划,乔岁青和东方朗都不看好。
东方朗买了彩电,为了防止别人眼红,就送他们一台大彩电。
要是买了车,是不是也送他们车?
买了房,也送他们房?
哪有这样的道理?
人心是深渊,贪得无厌啊!
这次送完了彩电,他们这几天能说几句好话。等过段时间,各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就又出来了,这都是几十年的传统了,哪能说改就改?
这是海港弄堂的特色。
就跟首都四合院的胡同大爷,天天坐在一起吹牛逼一样。
周浩然只是让他俩多活动、多联系、多露面。
当成一场公关表演。
不过,有的人就不一样了。
“小子,来一下。”
张爷爷招手,把这天早上正在洗漱的周浩然叫了过去。
周浩然扶着他回屋。
还以为要说红楼茶馆的事。
没想到,张爷爷指了指家里的电视,“该换了。”
周浩然不禁失笑,“换,我给您买!爷爷,你这家里还缺什么,都跟我说!”
张爷爷哼道:“我有儿子,用得着你买?”
周浩然笑道:“儿子是儿子,孙子是孙子。”
张爷爷被他逗笑,扶着老残腿很吃力的坐下,沉声问:“彩电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周浩然道:“弄堂里天天造谣,我这次回来,我妈还问我,说东方是不是找了一个五十多岁女老板……我都震惊了。”
张爷爷对这些事情都不怎么在意,“咱们这边是军属区,已经挺好了。别的那些弄堂,邻里邻居的天天吵架,从头吵到晚,各种难听的都能骂出来。”
周浩然淡然道:“男的是没事,女的伤害可就大了。我记得前几年,漂亮姨回来了,穿的挺贵气了,大家就说了很多怪话。她就再也没来过弄堂。”
张爷爷失笑,“为了岁青丫头吧?”
周浩然稍作沉吟,缓缓道:“张爷爷,我记得之前弄堂里四十四户。现在很多家都搬走了,只剩下了二十九户。”
“有本事的都搬走了。”
张爷爷点了点头。
周浩然道:“可是近乡情怯,这是任何人都绕不开的一关。他们就算能从地理上跟弄堂断绝往来,可是情感上还是有纽带的。”
张爷爷愣住,浑浊的眼睛盯着他,“你想跟他们联系?”
周浩然直言不讳:“张爷爷,你不是让我去红楼茶馆里做事嘛,我得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啊。咱们弄堂里,出去过好几个当官的呢。”
“嗯。”
张爷爷深吸了一口气。
愈发觉得自己选对了人。
这条弄堂,属于军属区,最早都是南下解放海港的残兵。
都是从北方过来的。
主要就是鲁东人。
海港解放后,自然要控制政权,要由北方的干部来接管这座大都市。他们提拔的,自然也以北方人为主。所以几十年来,海港有一个很普遍的说法,“鲁东干部”就是领导干部的代名词。
周浩然笑着说:“我听说老怀叔的仕途不错,他虽然很多年不回来了,可这份关系总是在的。弄堂这边的老街坊们日子越来越好,我保证他也会很高兴。”
张爷爷沉默了许久,好似睡着了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的睁开眼睛。
“有六个。”
“什么六个?”
“除了郑先怀,还有其他五个人,也都在走仕途。都是从咱们这弄堂里出去的,都是你的叔叔辈,回头我都带你认识认识。”
“不急!”周浩然可不是去求人的,但以他现在的身份,就不可能跟老怀叔这些人平等对话,“等过一两年再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