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 第228章 太优秀的烦恼
第228章 太优秀的烦恼
中博书局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现在主要是两大业务。
一个是印刷厂的订单,书商的圈子很小,经常会被有关部门组织在一起开会,来教导哪些书可以出版、哪些题材绝对不能碰。
长兴出版社直接砍断腿,印刷费用打五折。
订单这是抢着上门来。
以至于李长兴都有点犯愁。
以前是订单太少,几个月都不开工。现在是订单太多,每天都要不断的接电话、被催促,都忙不过来了。
另一个核心人物,就是教辅书。
姜雄在做这件事。
已经到了最后的环节,等印完了作协的这批文学丛书,就先把自家的教辅书给印出来。
周浩然这天来到公司看盛温婉。
发现办公室里多了一个胖乎乎的女人,三十来岁,看起来老实巴交,五官倒也端正,能看出来年轻苗条时候也算多有姿色。
“浩然,这是我嫂子,孙丽芳。”
盛温婉见到他过来,赶紧起身。
周浩然笑笑,“原来是嫂子啊,工作还顺利吧?”
孙丽芳连忙规规矩矩的站好,“周总,我会努力工作……”
“嫂子,你别跟我见外。”周浩然不禁失笑,“我跟婉姨都是在一个弄堂里长大的,都不是外人。你在这安心干就行,有什么困难了都能解决。”
盛温婉笑意盈盈的看着他。
心下好笑。
又有几分古怪。
他叫自己婉姨,然后叫她嫂子……这辈分都乱了。
周浩然跟这嫂子不熟,也不清楚婉姨是否跟她坦白了双方的关系,就不好太逾矩,只暗示性的说了一句:“婉姨,一会儿下班了,我有事找你。”
盛温婉会意,这是时隔三天又要受宠幸了,就抿嘴一笑,“好啊,那我等你。”
周浩然转头去了姜雄的办公室。
“咦?你这是要出门?”
“啊!要去星城,那边有个图书销售会,规模很大,我过去看看,咱们的《中博状元手册》丛书月末就能全国发行了,尽可能多找一些经销商,争取把北方市场给做下来。”
“你先别急。”周浩然叫住了他,拿出了一封信,“这个给你。”
姜雄神色狐疑,“给我写的?”
“别人给我写的,我转给你。”
周浩然必然要充分的利用好信息优势,写信的策略,已经让他个人成为了一个信息的集散中心。
自然要最大化的挖掘出信息价值。
信息,就是眼下这个经济粗放的年代最重要的赚钱工具。
后来互联网行业轰轰烈烈的兴起。
短短的十余年里,就在国内的经济结构里覆盖了方方面面。
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互联网消除了信息差,让供给端和需求端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了,很难再出现“一方有货但卖不出去,一方没货但没地方买”的信息窘境。
一些互联网企业家,解决了社会结构里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信息交换困境。
一代代的首富都出自互联网行业,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周浩然的信,在前互联网时代,就很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九合文化公司?”
姜雄看了信,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封图书经销商的来信。
周浩然道:“这个赵老板,说是外地人,刚来海港没多久,没什么本地关系,你认识不?”
姜雄摇摇头,“不认识。”
“你可以跟他联系下。”周浩然要把信息资源对接上,“他做过很多年中信的渠道,积累了很广阔的北方图书行业的关系网。现在脱离中信单独出来创业,手里缺图书资源,正好和我们的教辅书项目对接上。”
姜雄认真的看了这封信,就很吃惊,“这是真的?”
“大概率是真的。”
周浩然有这个自信,对方是来找个寻求帮助的,骗子一般不会做这种事。
姜雄很兴奋的说:“如果他真有渠道,那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北方市场……在北方做生意,跟南方一点都不一样。”
周浩然笑笑,“理解,北方的人情往来更重。靠你一个南方人,想短时间内打开北方的市场,的确不容易。”
姜雄如获至宝似的抓着手里的这封信,“要是真有效,那就太好了!”
“你去联系他,就说周大先生通知你,让你去帮忙的。”
周浩然尽量不主动下场。
主要他太年轻了。
很难让人信服。
还是在幕后指挥,更加的游刃有余。
“教辅书的项目,现在就缺北方市场了。”
姜雄很激动。
“那就尽快行动。”
周浩然也觉得这还真是巧了。
他运作第二批的客户,主要是围绕着经贸开发区那边的贸易公司展开,想要通过这些贸易公司的手,打开国内的销售渠道。
甚至那边还有很多外贸公司,有着欧美、韩日、东南亚的销售渠道。
“不过……”姜雄还是有些担心,“如果他们是真的,要以怎样的模式来开展合作?”
“嗯?什么意思?”
周浩然觉得他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姜雄叹了口气,“是这样,整个海港对北方市场的开拓都不算成功,而且北方渠道的维护成本高、不确定性强。海港的经销商,首选都是先做南方市场。南方市场饱和了,才会做北方市场。”
“所以呢?”周浩然听出了他的意思,“所以北方渠道的费用更高?”
姜雄点了点头,“对,从整体上来看,北方渠道的费用比南方高,小地方的费用比大地方高。”
“还真是。”
周浩然这下也就对一些社会商品的价格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同样的商品,北方比南方贵,小城市比大城市贵。
很多偏远农村,明明是最穷的地方,却也是物价最高的地方。这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是很合理的不同分发渠道的成本高低导致。
姜雄很担心的说:“就怕对方会狮子大开口。”
“应该不会,他刚创业,手里正缺项目呢。”周浩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他现在想的,应该是尽快做成一个项目,来一个开门红,在海港站稳脚跟,把事业做起来。”
姜雄类似的事情见过很多,“就算现在做成了,以后也会涨价。”
周浩然坐在沙发上,沉吟许久,“所以中博书局必须要组建强大的销售团队,要由一个北方人,来主管北方市场。我给你两个建议。”
“好。”
“第一,跟这个九合文化的赵老板合作,把他吸纳进中博书局,让他来接手销售业务。”
“嗯。”
姜雄拿笔写下来,已经习惯了跟周大先生在一起的工作方式。
不需要有更多的辩论了。
默默记录就好。
周浩然接着说:“第二,先让利跟他合作,宁可北方市场不赚钱,也要把中博书局的产品铺过去!一边铺产品,一边默默的做渠道。等时机成熟了,就绕开他,自己单做。这种贸易公司有一个巨大的结构性弊病,就是货源的不确定性太强,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姜雄记录下来,提议道:“那这样行不行,这第一单先跟他合作。如果他真的靠谱,再去想办法跟他建立长期的合作,甚至让他来中博书局当副总。”
周浩然笑笑,“这样最好。”
“对了,你还有别的信吗?”
姜雄一脸的美好憧憬。
周浩然一挥手,“没了,就这一个做图书分销的,听他这口气,还挺有实力。中博状元教辅书能不能全国性的铺开,就看能不能顺利合作了。”
“所以……”姜雄试探着询问,“周先生,你平时和盛经理在一起写的那些信,都是这种吗?”
“对。”
周浩然点了点头,信件都是婉姨的财务人员帮忙寄出去的,不可能瞒过他。
姜雄睁大眼睛,很振奋的说:“那你手里,岂不是有着很多渠道资源?”
周浩然惆怅的说:“是有挺多资源,但是想利用起来,还有点麻烦。我这边缺人啊,明知道前面有金山,都不知道派谁去挖。派人过去了,还怕他挖了金矿直接跑路。”
姜雄就哈哈大笑起来。
说这是太优秀的烦恼。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