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 第280章 首席HR
第280章 首席hr
年底了,天气愈发冷冽。
周浩然开着一辆白色的夏利轿车,来到了长兴第二印刷厂。
这里接收了122位国营印刷厂职工。
过来看看情况。
“咦?”李长兴也在场,不禁一愣,“你这车?”
“这车好,低调。”
周浩然对这些不在意。
主要台里发的这辆小汽车,配置太低了,没有电子转向助力,以至于转动方向盘很沉,不适合女司机。
恰好,阳阳姐要对接供货商和贸易商,需要一辆豪车撑场面。
那辆银灰色的虎头奔,就拿去给她开了。
周浩然平时开着一辆夏利车,就可以在单位里来去自如,这是单位里发的销冠奖励,名正言顺。不用像以前似的,需要把车停在外面,然后步行去单位。
李长兴笑道:“大先生的境界,的确不需要靠着名牌和豪车来装点。”
“新来的那些人,怎么样?”
周浩然关注的不是这些从国企来的员工,而是二厂的厂长韩航的管理能力。
工人都差不多。
表现的好不好,这得看领导的管理水平。
李长兴道:“主要都是一些装订工人,我看还可以,韩厂长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很利索,我看大家都挺相信他。”
“那就重点培养。”周浩然一听就有数了,笑着说,“老李,你做印刷厂的这点生意,太屈才了。”
两人去厂房里转了一圈。
就很满意。
韩航就是阳姐挖来的那个仓库管理主管,这厂长当的得心应手,各种数据张口就来。
现在,二厂这边每天能够出货1万-1.2万本。
产量是一厂那边的2-3倍。
最重要的是成本的控制。
如果不算债务利息,平均每本书的成本投入,要比一厂那边少25%。
比如人员结构的安排。
采用老带新的模式。
推行八级技工制,由老师傅带徒可抵生产定额,胶印车间损耗率从7%降至4.2%。学徒期也会大大缩短,预计可以由三年压缩至十八个月,人力成本预期下降23%。
还有就是跟铅板厂定点合作。
印刷厂里有铅板车间。
过去的模式,用过的铅板就扔进废品库,当废品卖掉了。
同时,还要大量采购新的铅板。
经韩厂长调研后发现,废弃的铅板,都被铅版处理厂收走了,回炉熔铸车间在120度的熔铅锅处理,就可以变成新的铅板重新销售。
长兴印刷厂是海港目前最大的民营印刷厂,铅板用量很大。
足以养活起一个小型的铅板处理厂了。
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卖废品、采购新品的方式?
跟固定的铅板处理厂合作,让他们帮忙处理废旧铅板,回收再利用就好了!
韩航接着说:“大先生,李总,我跟定点的铅板处理厂合作了一个月,现在也有了更多的总结。我核算过成本,如果我们能收购或者自己打造一个铅板熔炉车间,在10-12个月内就可以把前期的投资收回。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印刷成本。”
周浩然认同,“你觉得哪条路好?”
“我认为可以再和现在的定点合作厂合作几个月,再观察观察。”韩航尝试性的给出建议,“如果一切都没问题,等春节后,我就去跟他们谈,在合适的价格上完成收购。如果价格不合适,我们就自己做。”
“可以!”
周浩然大手一挥,当即批准。
韩航笑道:“感谢大先生的支持。”
“韩厂长,你不仅是二厂的厂长,也是长兴出版社的副总经理。一厂那边,你也得管起来啊!”
周浩然听过了他的操作,真是暗暗称赞。
阳阳姐果然是阳阳姐!
后世互联网大厂的首席人力资源官!
看人太准了!
这个韩厂长很了不得啊,比李长兴强多了!
李长兴也有这种觉悟,“对对,小韩,你要是有空的话,你就都管起来。我也看明白了,你比我更懂管理。年轻人啊,了不起!”
韩航还真是一点不谦虚,点头道:“一厂比不过二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备的落后。”
李长兴点了点头,叹气道:“是啊,这是硬性条件。”
韩航接着说:“明年,我们可能会有三厂、四厂,甚至第五厂。印刷设备始终都会是绕不开的一关。如果全靠进口的高级设备,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也没有这么多的外汇。”
“嗯?”周浩然隐约听出了他的意思,“韩厂长,你有什么高见?”
韩航笑道:“我没有什么高见,就是这段时间搜集了很多印刷行业的新闻和资料,还真让我发现了一些端倪。”
“哦?”
周浩然很感兴趣,觉得这个27岁的小伙儿就是自己需要的那种人才。
韩航正色道:“我也是在报纸上看到的的,说是江城那边有一家国营印刷厂改造升级,也是受限于设备的昂贵。后来,他们的工程师想出了一种可以有效简约成本的对胶印机升级的办法。”
“什么办法?”
“心脏移植。”
“怎么说?”
周浩然笑意盈盈,越看越是欣赏。
韩航道:“胶印机的核心设备是滚筒组件,江城的印刷厂,只了3万多美元,采购了德国德堡胶印机核心滚筒组件,然后嫁接到了老旧设备上,一样可以完美运转。相当于了3万美元的改造费,替代了整机进口,节省了几十万美元的外汇。”
“嗯。”
周浩然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国内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一个核心理念。
把国外的设备,进行国产替代……一开始的时候没能力,那就从边角料开始替代,核心部件都是用国外的。靠着市场换技术,一边采购一边研究一边学习。
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开始越来越多的替代,逐步的由边角料向核心组件去替代,最终完成全部的国产化。
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等老外反应过来,国产替代已经完成了,也就进入了“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历史进程。
李长兴道:“铅印的质量更高,主要是一些精品书。铅印机主要在二厂这边就够了,其他印刷厂,主要还是以胶印、油印为主,做一些大量的普通读物的印刷。”
“有好的技术经验,就应该学习。”
周浩然对各种印刷的流派不怎么了解,可国内印刷产业的技术升级,一定有很多能人探索出了物美价廉的好办法。
韩航笑道:“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明年下半年,我打算带队去一趟江城,去跟他们学一学。嫁接术可以让设备升级的成本降低90%。哪怕牺牲一部分的印刷质量、加大核心部件的机器损耗,也对中博书局初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他又说了几点他有计划推进的节约成本的方案。
印刷机启动后,散热很高。
这会导致车间很热、工人工作不舒服。
可以加装余热锅炉,驱动一台50kw汽轮机发电,足以满足照排车间30%用电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是韩航原创。
也是他从资料中看到的,是羊城某印刷厂的设计。
既节省了用电成本,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车间环境。
这得学啊!
李长兴听他侃侃而谈。
心情很复杂。
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做印刷厂这么多年,就闷着头自己搞了,从来没想过从新闻、资料和媒体报道中搜集信息,去学习同行的进步策略。
怪不得周大先生总说,国内现在的民企管理都过于粗放呢!
这是缺乏学习精神啊!
好办法都公布出来了,就是没人愿意学。
这做企业,还真得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才行。
……
周浩然对韩航很满意。
对阳阳姐更满意!
这天晚上,就约上了胡小宸和乔诺两个小徒弟。
又把阳阳姐给叫了出来。
一起去吃火锅。
“阳阳姐,你还得帮我个忙。”
周浩然决定要让她担任首席hr的职务了。
稽映阳自然听他安排,轻轻一甩秀发,“什么事呀?”
周浩然道:“中博书局现在发展的很好,可是图书的销售还是过于粗放。我需要招聘一个销售副总,来建立起强大的覆盖全国的销售体系。”
“啊?”稽映阳的办公室就在中博书局隔壁,所以她多有了解,“中博书局现在的销售结构,不是挺好的吗?今天我还听他们说了呢!”
周浩然问:“说什么?”
“教辅书的跟风同行呗,海港的书市里,出了十几套了。”稽映阳轻轻摇头,“不过,那些书商出版的教辅书,大部分都只能在海港本地推广,因为缺少外地的渠道。”
周浩然笑道:“所以要帮助海港的书商同行发展,中博书局下一步就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销售网络,帮助他们全国性的推广。”
“真帮忙?”
稽映阳一脸茫然。
周浩然点了点头,“真的。”
“那你得给我个解释。”稽映阳很有个性,不是姜雄、李长兴那种唯命是从的风格,“对于我理解不了的事情,你就算让我去做,我也做不好。”
周浩然尝试着问:“阳阳姐,我说‘自营+第三方’才是合理的平台结构,我这么说你能懂吗?”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