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 407.第406章 一锅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6章 一锅端
    杨清和韩瑜心情颇好,二人下了一盘棋后有人来相邀,说是有诗会请二人去坐镇。
    “去散散心!”
    杨清笑道。
    “也好。”
    二人也算是德高望重,在诗会现场被吹捧了一番,心情大好。
    一个随从过来,俯身附耳对韩瑜说了一番话。
    杨清目视韩瑜,韩瑜摆摆手,等随从走后,他侧身过去,眼神晦暗,“陛下出宫了。”
    嘉靖帝出宫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是为何?
    杨清问道:“去了何处?”
    “武学!”
    韩瑜面色冷峻。
    杨清脱口而出,“这是要另起炉灶!”
    韩瑜点头,“蒋庆之若是亲力亲为去操练京卫,必然会引来陛下猜忌。可陛下与他却另辟蹊径,走武学这条路。不对,还有将门!”
    韩瑜眯着眼,“顺手还能打破将门在军中当道的格局,好手段!”
    对面有人开始作诗,杨清闭上眼,“一石二鸟的手段,韩公,此事不可为了。”
    “我知。”韩瑜深吸一口气,随即眸色恢复清明。
    ……
    所谓穷文富武,说的便是练武的艰难。每日打熬筋骨,学习兵法。其一你得有钱,否则每日吃糠野菜练武,用不了多久就会油尽灯枯。且请武先生费不小。而学懂兵法的武先生,那束脩能让一个普通人家望而兴叹。
    普通人家走不通这条路,而在以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权贵子弟不愿意从军。
    那么将领从何处来?
    就是蒋庆之说的两条路,将门子弟和军中一步步晋升而来。
    将门子弟能承袭父祖武职,比如说戚继光就是如此。
    而将门子弟的能力参差不齐,所谓将熊熊一窝,带出来的兵自然也就那个鸟样。
    至于军中升迁,普通军士想升迁,要么能力特别出众,要么就得找到靠山。
    而武学这个机构便是最后一条升迁的路,不过随着武学没落,也渐渐少人问津。
    校舍中,十余学生或是打盹,或是看杂书,或是旁若无人说话……
    “……背山扎营,取水……”
    教授坐在上面,拿着书卷在照本宣科,念的自己也昏昏欲睡。
    “时辰到了。”有学生急不可耐的道。
    “到了吗?”教授起身,把书卷合上,打个哈欠,“自己回去温习。”
    教授还没走,众人就蜂拥冲了出去。
    一场薄雾在外笼罩着,细雨淅淅沥沥的黏在人的脸上和身上。
    “这雨有些江南的味儿。”
    一个学生伸手感受到了一下雨丝。
    “樊林。”
    几个学生过来,伸手感受雨丝的樊林回身:“毛云啊!何事?”
    毛云身材魁梧,但面色却苍白,眼圈乌青,一看便是酒色过度。
    “我听人说长威伯去了京卫。”
    樊林一怔,“这是要开始了?”
    毛云点头:“京卫一旦开始操练,再想进去就难了。你爹在五军都督府,我爹在羽林卫,咱们两家联手?”
    “好说。”樊林呵呵一笑,“我爹说了,长威伯得避讳军权,下面的人事他不会伸手。”
    “和我爹说的一样。不过我爹说了,京卫如今差了不少将领,咱们这批武学的学生正好去填补。”毛云看看左右,“今日我爹他们会建言,让咱们提早出武学,进京卫。”
    “好!”樊林说道:“不过我爹说,长威伯太狠,所谓什么……水至清无鱼,他眼中黑白分明,咱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怕他个鸟!”毛云冷笑道:“他不得不用咱们。另外,那些士大夫可在盯着他。这几日去我家的人可不少。等他们走后,我爹说,蒋庆之和陛下一般四面树敌,迟早会身败名裂。咱们进了京卫莫要跟着他作死。”
    “那……”樊林挑眉,“和那些人联手?”
    “你爹也是这般说的?”毛云笑道。
    樊林点头,“我爹说这个天下乃是读书人的天下,蒋庆之那个什么墨家就小猫几只,他蛊惑陛下和士大夫们争斗不休……他要作死,咱们看热闹就是了。”
    “正该如此。”毛云说道:“回头进了京卫,咱们兄弟常联络。”
    “好说,有事儿共进退。”
    几个学生交换了个眼神,都笑了起来。
    放眼四处,那些学生大多都在说着此事。
    “大好时节啊!”毛云得意的道。
    咚咚咚!
    鼓声突然响起。
    学生们都楞了一下,缓缓看向小教场。
    武学内的规矩和军中差不离,击鼓聚将,击鼓集合。
    但武学这一套早就荒废了,故而学生们都没反应过来。
    正在值房里或是喝茶,或是聊天扯淡的教授们也楞了一下。
    有人骂道:“是哪个顽劣的在击鼓?逮到重责。”
    众人呵呵一笑。
    没人当回事。
    咚咚咚!
    鼓声雄浑,依旧不紧不慢的在敲打着。
    当次数到后,鼓声戛然而止。
    噗噗噗!
    遥遥的有脚步声传来。
    接着是马蹄声。
    “不对!”一个教授起身,“是小教场那边。”
    众人面面相觑。
    “去看看。”
    教授们出了值房,有人喊道:“让学生们也去。”
    没人搭理他。
    众人赶到小教场,就见数百步卒列阵完毕,一双双冷漠的眼睛看向他们。
    骑兵就在点将台两侧,马背上的骑兵们顶盔带甲,人马如龙。
    细雨中,阵列不动如山。
    台子上有十余人,为首二人正在冷冷看着教授们。
    其中一人身着道袍,看着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儿。“是陛下和长威伯!”
    教授们傻眼了。
    有人悄然止步,想回头去叫学生们。
    “止步!”
    马芳带着麾下出现了后面。
    “老夫,老夫去茅厕!”教授强笑道。
    马芳冷冷的道:“鼓声止,任何人不得擅动。这是军律,你不懂?”
    武学糜烂多年,什么军律,谁特么还记得啊!
    教授愕然。
    “赶紧站好。”
    十余教授站在校场中,默默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远处有人说道:“娘的,教授们都不见了,兄弟们,咱们出去耍吧!”
    “去青楼。”
    “喝一顿再去!”
    “回头大伙儿进了京卫,记得没事儿出来聚聚。”
    “那是,读书人说什么同窗,同年,亲如兄弟。咱们也是同窗不是。”
    “是啊!”
    “哎!小教场谁在站着呢?”
    “好像是外人。”
    薄雾中,一个学生走了过来。
    他笑嘻嘻的抬头,笑容凝固在脸上。
    “毛云,是谁?”樊林在问。
    毛云哆嗦着,“是……是……”
    “你特娘的能不能好好说话?”樊林走了过来,伸手去勾搭毛云的肩膀,然后浑身一震……
    “是陛下和长威伯!”
    惊呼声中,那些学生慌忙跑了过来。
    他们忙乱着,有人聪明便跑到教授们身后站着,剩下的人一看不对,赶紧跟上。
    百余学生的阵列站的歪歪斜斜的,嘉靖帝沉声道:“这便是朕的武学?这便是朕寄予厚望的武学?”
    蒋庆之摇头,他都没想到武学竟然糜烂如此。
    “祭酒何在?”蒋庆之问道。
    教授们低着头,有人说:“祭酒今日……没来。”
    “司业呢?”蒋庆之问道。
    “司业……有事儿先走了。”
    这鱼摸的太特么大胆了。
    蒋庆之说道:“陛下,臣本以为武学缝补一番还能用用。如今看来,依旧得重建。”
    二人都清楚,武学便是当下大明官场的缩影。武学什么样,官场就是什么样。
    同理,武学需要重建,官场呢?
    这将是一个危险的工程。
    只是想想,黄锦就觉得头皮发麻。
    那些学生看着神色恭谨,可仔细一看,却是满不在乎。
    武学早就传遍了,如今京卫需要大量将领去填补,他们便是不二选择。
    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樊林给了毛云一个眼色,低声道:“来者不善。”
    毛云摇头,“不会,最多呵斥。”
    司业来了,看到道爷和蒋庆之,腿一软,就跪了。
    “你等带的好武学!”嘉靖帝冷冷的道。
    嘉靖帝走下高台,被簇拥着走了。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剩下的就是蒋庆之的事儿。
    蒋庆之走到前方,“教授们去职。”
    这就失业了?
    有教授说道:“长威伯,武学一直如此,咱们……”
    “一直有人做坏事,你等跟着做,就觉着不该责罚?”蒋庆之冷笑,不再看教授们。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这样的学生进了军中,能带出什么样的麾下,我不愿想,也不敢想。”
    蒋庆之说道:“所有学生,尽数遣返。”
    从哪来的,回哪去!
    有人说道:“伯爷,为何尽数遣返?学生自问学的刻苦……”
    “谁自问学的刻苦的,站出来,我亲自考教他。若是能过关,新武学便有他一份!”
    蒋庆之环视一周,可竟没人敢站出来。
    “怎地,不敢?”
    “今日不敢考教,明日可敢直面敌军?”
    “这是武学?这是特娘的青楼妓馆!”
    在蒋庆之的咆哮声中,武学从上到下尽数被赶了出去。
    京师轰动。
    “这是另一次清洗。”
    丰源楼中,韩瑜冷笑,“老夫就知晓蒋庆之眼中揉不得沙子,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把武学上下都一锅端了。”
    杨清说道:“武学后续会如何,盯着,随时禀告。”
    没多久,消息就传来了。
    “方才蒋庆之去了兵部,放话说,武学将会重建。而重建后的祭酒……”
    “是他?”韩瑜笑道:“蒋庆之为武学祭酒,这教出来的弟子算是谁的人?”
    陈湛摇头。
    “那是谁?”
    “是陛下。”
    ……
    月底了,求月票啊!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