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 第34章 桃花源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这一关的守关先生准备宣布开始的时候,远处突然来了一群人。
    为首一位中年男子器宇轩昂,行走之间一股王霸之气油然而生。
    左右两边跟著身著儒衫的老者以及一位留著两撇鬍子的胖子。
    看到来人,那位守关的先生立马起身恭迎道:“见过……”
    不等这位先生把话说完,孟徵就挥手打断道:“宋教习辛苦了,这里交由我们来主持,你且到一旁观看。”
    这些人杨林只认识海阳学馆的孟徵,原来他有在学馆中见到过一面。
    王不器等人见到这四人,连忙行礼问好,只是对於中间那位中年男子,他们也不认识。
    但是能走在郑县令之前,並且还让海阳学馆的教导孟徵以及翠竹书院的院长常翡恭敬对待,此人的身份自然贵不可言。
    很有可能就是那位来自上京的贵人。
    赵崢也没有自爆身份,不过却是很自然的坐到了主位上。
    “你们中谁是杨林?”
    听到中年男子的话,在场的眾人都是一愣。
    杨林也很是好奇地看向赵崢,然后回答道:“小生杨林,见过大人!”
    赵崢看向杨林点了点头:“倒是长得一表人才,你那首桃庵写得极好,希望你再接再厉,接下来这场好好发挥。”
    “多谢大人夸奖,我会努力的。”
    杨林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一旁的赵卓然好奇地看向杨林,之前他也有听说过此人的名字,原本还想著向他求购一把摺扇,没想到今日倒是遇见了。
    同时,他也很好奇,那首桃庵再好,还能比得过自己那首桃仙?
    就在赵卓然看向杨林的背影时,杨林似乎心有所感,回头也看向了赵卓然,四目相对,赵卓然连忙收回视线,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杨林也没有多想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好了,第三关等下就由老夫几人评判,这一关的考题依然是以桃为题,你们各写一篇文章,文章题材不限,可以咏物,亦可以言志,时间也是一炷香,希望你们好好发挥!”
    孟徵说完,目光多看了一眼杨林,然后便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心中对於杨林能够写出怎样的文章充满了期待。
    一名侍从点燃了计时用的香,第三关比赛正式开始。
    孙玉文挑衅似的看了一眼杨林,只不过杨林把他当空气了,气得孙玉文眼睛微眯,想著等下文会结束是不是要让吴老二修理杨林一顿。
    对於文会的考题,前来参加文会的学子提前都有过押题,由於三月正是桃盛开的季节,加上所选的地方又在梅庄,因此一些聪明的学子早就准备好了相关的诗词文章,以期能在文会上大放异彩。
    孙玉文是提前知道考题的人,因此准备更是充分。
    他爹为他准备的那篇文章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因此只是假装思索几息,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
    王不器最拿手的就是经义文章,虽然之前没有怎么准备,但是看到这个题目,王不器也只是润色了盏茶时间,就开始下笔了。
    赵卓然和王不器差不多时间落笔。
    在场之人除了王不器,赵卓然和孙玉文之外,其余五人包括杨林都还没有下笔。
    杨林没下笔是没想好要抄……要借鑑哪篇古文。
    选来选去,就那篇桃源记背得最熟,並且也不需要怎么改,因为本来就是一篇想像中的世界,因此出现一些不合规的名词时间也能解释得通。
    於是杨林再次拿出羽毛笔,沾上墨,开始落笔了。
    孟徵等人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杨林身上,对於杨林的过往事跡,眾人也略有了解,因此对杨林更是好奇起来。
    当看到杨林没有拿一旁的毛笔,而是用自己带的羽毛笔,这让他们很是费解。
    孙玉文写到一半抬头看向杨林正在埋头写字,心里冷笑一声:“装模作样!”
    就在杨林奋笔疾书的时候,赵云汐穿著男装也来到了亭子外。
    她本想到亭子里观看,但是想到她之前和杨林已经见过面了,赵云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而是和其他人一样,站在亭子外等待著。
    反正等下他们的文章都会张贴出来。
    当一炷香燃尽的时候,杨林等人也都写好了文章。
    有侍从將他们的文章收走交到孟徵等人手中。
    “杨兄感觉如何?有把握不?”
    王不器低声询问道。
    “如果没有意外,你这魁首的位置就是我的了!”
    杨林一脸自信地说道。
    “呵!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孙玉文不知何时站在了杨林身后,听到了他和王不器的对话,顿时忍不住冷嘲一声。
    “小孙啊,你等下还是好好想想输了五千两怎么回去交待吧!”
    杨林似笑非笑的看著孙玉文,一句小孙,气得孙玉文差点暴走。
    孟徵等人虽然好奇杨林的文章写得如何,但是此时也只能各自分了几张进行评判。
    而孟徵手中拿著的正是杨林的那篇《桃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渔人甚异之。復前行,欲穷其林……”
    孟徵不自觉端坐起来,目光也变得更加深邃,脸上时而迷茫,时而豁达,时而沉思,表情极其精彩。
    良久,孟徵呼出一口浊气,炯炯有神地望向杨林。
    “孟老,那个杨林的文章写得如何?你那学生的这篇《浣溪沙·桃林》,字里行间洋溢著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將人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桃纷飞,渔舟唱晚,每一笔都勾勒出令人心动的景致。
    而王不器的《桃语》,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下的深情厚谊,字字句句间流露出对美好情感的嚮往。
    两篇文章,一文一情,一文一景,交相辉映,各有千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置身於那桃盛开的世界,感受著春风拂面,香袭人。”
    为了公平,赵卓然和王不器的文章是由县令郑光渠进行评判的。
    看了两人写得文章,郑光渠忍不住夸讚道。
    常翡也评完手中的文章看向孟徵。
    “老夫不敢妄加点评,还是你们看了之后在一起评判吧,老夫虚活五十有六,尚不知世上还有如此世外桃源,若是有幸一见,当不虚此生。”
    听到孟徵的话,几人都倍加好奇,杨林到底又写出了何等文章竟然引得孟徵如此感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