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 第167章 徒弟和儿子
 
	
	    第167章 徒弟和儿子
    寒假前的最后一天,唐雯难得大方一回,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攒了个局,把几个闺蜜都叫上。
    “来来来,庆祝咱们熬过惨无人道的期末考试!”李彤咋咋呼呼地举起饮料杯。
    几个人笑闹着碰杯,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话题绕不开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
    “我妈早就给我买好票了,明天滚蛋回家。”张雨菲一脸向往。
    “你呢小苗,啥时候走?”李彤撞撞陈小苗的胳膊。
    “我?我家里人都在江城。”陈小苗小口吃着菜,老实回答。
    “也对哦。”李彤点点头,又把矛头转向唐雯:“雯雯,你票买好没?”
    唐雯摇摇头:“我不回家过年。”
    “为啥?”
    “我在沪城找了个兼职,从大年三十到初五,一天五百,还包吃住。”
    “我靠!一天五百?!”李彤眼睛瞪圆:“那六天不就3000了?”
    “你要想去的话,我也可以帮你再问问。”
    “还是免了吧,不如回家多收两个红包……”
    众人叽叽喳喳议论着,只有陈小苗没怎么说话。
    饭局结束,陈小苗回到家,陆远正抱着陆阳坐在客厅地垫上。
    她换好鞋,上前从陆远手里接过儿子,顺口说起饭桌上的事。
    “俺估摸着,唐雯家里情况应该不怎么好……”
    “怎么,想帮她?”
    陈小苗抱着儿子坐到陆远身边。
    “俺就觉着……恁看,咱家现在也不缺啥,帮她一下,应该不麻烦吧?”
    “不麻烦。”陆远摇摇头,凑到儿子面前扮起鬼脸:“但没必要。”
    “为啥哩?”
    “朋友间帮忙不是赶着的事,她能凭自己本事挣钱,咱们又何必呢。”
    陈小苗没再吭声,道理她其实心里明白。
    但还是觉得唐雯一个姑娘家家,大过年的不回家,跑那么老远赚钱,怪让人心疼的……
    “对了,跟你说个事儿,今年过年,咱们不在江城过。”
    “啊,去哪?”
    “首都。”
    “为啥哩?”
    “今年估计不少人要来给我‘拜年’,我躲不掉。”
    陆远无奈叹气,继续道:“如果留在江城,小区里人来人往的,太扎眼,也烦。”
    陈小苗对这些弯弯绕绕不感兴趣,她只关心实际问题:“那爷爷奶奶哩?”
    “奶奶课题前阵子出了成果,要去德国参加一个医学交流会,爷爷陪她一起。机票酒店我都安排好了,正好让他们在欧洲玩一圈。”
    “中,那恁安排就行。”
    陈小苗放下心来,点点头。
    在哪过年对她来说,其实没啥区别。
    只要男人和娃在身边,哪儿都是家。
    ……
    腊月二十九,陆远一家三口,连带着二百五,乘坐私人飞机抵达首都。
    大门前,五十好几的管家钱伯穿着深灰色中山装,含笑等候。
    车门拉开,陆远率先下车。
    钱伯立刻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先生。”
    紧接着,陈小苗抱着裹得像个小粽子似的陆阳,也跟着下了车。
    “夫人,新年好。”他再次躬身,态度恭敬却不显谄媚。
    管家钱伯知道老板有家室,如今总算见到真人。
    “新年好,新年好。”
    陈小苗抱着孩子,被一句“夫人”喊得不大自在。
    一行人走进屋子,钱伯自然地从陆远手里接过行李,又安排两个佣人过来帮忙。
    “俺先带阳阳去屋里换个尿布。”陈小苗抱着娃先进了卧室。
    客厅里,钱伯替陆远脱下大衣挂好,试探询问:“先生,夫人她……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习惯,或者饮食上有什么忌口吗?我好提前跟下面人交代一声。”
    陆远轻声笑笑:“钱伯,随意点就行,她不挑食,有口热乎的就能吃得挺香。
    另外,别一口一个‘夫人’,她听着会膈应。
    叫她陈小姐,或者直接叫她小苗都行,家里其他人,你也交代一下。”
    “好的,先生。”
    钱伯恭敬地应下。
    临近中午,陆远和陈小苗来到餐厅吃饭。
    “先生,陈小姐。”
    钱伯站在一旁,姿态恰到好处:“年夜饭的厨师已经找好,今天先让他们团队试做几道家常菜,二位尝尝手艺,要是不合胃口,我再想办法调整。”
    陆远一眼扫过去,一共四道菜。
    一半是地道的豫菜,另一半则是湘菜。
    陆远心里有数,钱伯这是下了功夫的。
    陈小苗口音自不必多说。
    自己老家鄂州口味混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确实不好伺候。
    钱伯应该是记下了他吃面时喜辣的偏好,便干脆请了临近省份的湘菜师傅。
    陈小苗倒是没想那么多弯弯绕绕,她注意力全被桌上那碗汤吸引。
    “咦,这是胡辣汤?”
    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送进嘴里,双眸发亮。
    汤汁浓稠,麻、辣、咸、香,各种滋味在舌尖上层层递进,牛肉炖得酥烂,配上弹滑的面筋和爽口的木耳,一口下去,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
    “中!”
    陈小苗满足地喟叹一声,又埋头喝上一大口:“这汤可真得劲,比俺过去喝过的都香!”
    陆远听得直乐。
    好歹是拿年薪的厨子,熬出来的胡辣汤能不香吗……
    吃过午饭,陆远和陈小苗开车出门来到白静在首都的住处,接上徒弟吕嘉欣,还有妞妞和黄杰涛。
    “师傅!师公!”
    吕嘉欣一上车就欢快地打招呼,张口就学她师傅的中原雅音。
    “俺师弟哩?”
    “在家睡觉,等会带恁回去瞅瞅。”
    “中!”
    陆远发动车子,问道:“想去哪儿逛逛?”
    “故宫!”
    吕嘉欣抢先回答,指指黄家兄妹:“杰涛哥哥和妞妞姐还是头回来首都,带他们去开开眼!”
    陈小苗对准徒弟额头轻轻一敲,没好气道:“别替人家做决定!”
    黄杰涛开口附和:“就听嘉欣的吧。”
    初二一年的功夫,黄杰涛个子蹿高了不少,一身干净的羽绒服,瞧着精神,脸上笑容更是真切。
    故宫师徒俩都去过不止一回,自然而然地当起导游。
    “故宫又叫紫禁城,你们看这城墙的颜色,是紫红色的,‘紫’代表紫微星垣,是天上星星住的地方,皇帝自称天子,住的地方当然也要跟天上一样……”
    吕嘉欣背着小手,摇头晃脑,拿自己刷短视频学到的知识点往外卖弄。
    “俺再问你,这故宫布置风水有什么讲究。”
    陈小苗乘机考起徒弟。
    吕嘉欣一时面露难色。
    “俺专程写给你的风水理论恁看了没?”
    “师傅,这不是寒假作业太多吗……”
    “哎,记好哩!”
    陈小苗叹气,开始现场教:“恁看这宫殿的布局,中轴线分明,左右对称,这是讲究。
    龙脉之气从景山那边过来,穿过神武门,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南,贯穿整个皇城。皇帝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正好就在这龙脉正气最旺的点上,能镇压国运。”
    她指着大殿前丹陛上的石雕。
    “恁再瞅,上头雕的是流云和九条龙,九是阳数里头最大的,叫九五至尊。
    这地方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摆在哪,朝向哪,都有说法,不是瞎盖的。”
    吕嘉欣听得一愣一愣,也不卖弄了,老老实实退到后头,当起听众。
    从故宫出来,天色已近黄昏,众人陪同第一次来首都的黄家兄妹来到某知名老字号烤鸭店。
    上桌后,陈小苗和妞妞吃得不亦乐乎。
    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半大孩子就显得兴致缺缺。
    黄杰涛依旧是那副老样子,腰背挺得笔直,筷子使得规规矩矩,每样东西都只夹一点点,细嚼慢咽,更像是在完成任务。
    吕嘉欣则显得有些兴致缺缺,没什么胃口。
    陆远看在眼里,放下筷子,随口问了句:“怎么了,不合胃口?”
    黄杰涛连忙放下筷子,答道:“没有,我吃得差不多了。”
    吕嘉欣没说话,只瘪瘪嘴。
    “师公,”她忽然抬起头,看向陆远:“今年过年,我们是跟你们一块儿过吗?”
    陆远点点头:“对,你爸初一才过来。”
    吕嘉欣小脸垮塌,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迸出一股子怨气。
    “哎……除了我刚生出来那年,他陪我们娘俩过了一次年三十,打那之后,年年都在黄崖村。
    本还以为今年把我们接来首都,一家三口好好过个年呢,搞了半天还是白高兴一场!”
    话里带着刺,酸溜溜的。
    陆远听得哭笑不得。
    吕磊有自己的家庭,白静和嘉欣的存在,终究是摆不上台面的事。
    他一个外人,又能说什么呢?
    陈小苗看看这个,又瞅瞅那个,没太明白小徒弟为啥突然就不高兴。
    在她看来,这烤鸭死贵死贵的,吃不完才是天大的事。
    她麻利地拿起一张薄饼,摊在手心,用筷子抹匀甜面酱,铺上几根青翠的葱丝和黄瓜条,最后夹起两片泛鸭肉仔细卷好,递到吕嘉欣嘴边。
    “吃个饭叽叽歪歪的,像啥样,张嘴!”
    吕嘉欣下意识张开嘴,被塞个满口。
    鸭肉的香气混着酱料的咸甜瞬间在嘴里爆开,腮帮子鼓鼓地嚼着。
    咽下嘴里的东西,小丫头眼珠子一转,立马有了新主意。
    “师傅,你们啥时候去黄崖村啊?”
    “估摸着初二或者初三吧,咋了?”陈小苗正忙着给妞妞卷下一个。
    “带上我呗,我还没去过我亲爹的老家呢,想去瞅瞅。”
    这话一出,陆远立马抬眼看过来,语气严肃。
    “别给你爸瞎添乱!”
    吕嘉欣被陆远瞪得缩起脖子,意识到这事没得商量。
    只好不甘心地冲他吐吐舌头,埋头专心对付起眼前的烤鸭。
    吃完饭,一行人回到住处。
    钱伯已经备好热茶水果。
    陈小苗把陆阳抱进出屋,小家伙刚醒,正好奇地打量四周陌生的人和环境。
    不过好在处于熟悉的母亲怀抱,没怎么闹腾。
    吕嘉欣颠颠儿地凑过来,伸出手指头想戳又不敢戳。
    “来,恁瞅瞅恁师弟。”
    陈小苗把儿子往徒弟面前送了送。
    吕嘉欣探着脑袋仔细端详半天,忽然煞有介事地开口:“师傅……师弟这眼睛咋瞅着恁小哩?
    一点不像你,也不像师公啊。”
    陈小苗哭笑不得,抬手对准她脑门上轻弹:“去,咋说恁师弟哩!他还小,没长开!”
    吕嘉欣捂着额头,煞有介事地长叹一口气,小大人似的感慨:“哎,我算是明白了,为啥人家独生子女都不想要二胎。
    有了亲儿子,我这好不容易拜来的徒弟,地位就得往后稍稍了……”
    一番话说得陈小苗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吕嘉欣见状,更是来劲,又追问道:“师傅,等师弟长大了,你教他算卦不?”
    “那肯定。”提到这个,陈小苗得意哼哼两声:“俺儿子这命数,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不学可惜了。”
    “那你可不兴偷手啊!”吕嘉欣立刻警惕起来,生怕自己被区别对待:“不能光教他不教我,把看家本事都留给亲儿子!”
    陈小苗被她这副护食的小模样给气乐了
    “恁先把俺教恁的《周易》乾坤坎离那几个卦象背熟了再说吧。一天到晚净想美事。”
    一听要提背书,吕嘉欣立马蔫了,赶紧转移话题:“师公,二百五呢?俺咋没瞅见它?”
    “嗷呜……啊切!”
    正在后院乱窜的二百五忽然一个哆嗦喷嚏,只觉大事不妙……
    晚上十点左右,白静开车过来接走三个孩子。
    “师傅,明天见!”
    “明儿见。”
    送走了几个孩子,偌大的宅子瞬间安静下来。
    陆远回头见陈小苗抱着儿子,站在客厅中央,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
    “咋了?”
    “没啥。”
    陈小苗回过神,轻轻晃着怀里的陆阳:“就是觉着,家里还是人多热闹点。”
    陆远走过去,从身后环住她的腰,下巴轻轻搁在她肩上。
    “咱多生几个,往后会越来越热闹。”
    陈小苗脸颊微红,轻轻“嗯”上一声。
    给陆阳喂完奶,哄睡着后,二人回到卧室睡下。
    陈小苗打着哈欠爬上床,钻进被窝,往陆远身边蹭了蹭。
    “睡吧。”
    “嗯。”
    短暂的沉默过后,陈小苗忽又开口。
    “陆远。”
    “嗯?”
    “恁说,嘉欣那丫头,以后会咋样?”
    “她?”
    陆远闭着眼睛,懒洋洋打起哈欠:“她比她妈拎得清,也比她爸活得明白,放心吧,吃不了亏。”
    “希望吧……”
    为师为母,都是第一次,陈小苗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