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薰的民国日常 - 第1章
[现代情感] 《文薰的民国日常》作者:寻光小筑【完结】
本书简介:
【温柔独立大家闺秀vs敏感多愁书生少爷,为了筑建理想社会,同心协力,前进!】
朗文薰刚从英吉利留学回来,便被家里安排了一桩包办婚姻,对方是金陵莫府的三公子。
婚后,朗文薰发现丈夫会争取,会撩人,会表达情感,会维护自己,还很爱哭。
他为人风趣对她又不失尊重,有些少爷脾气却又能体谅人。
朗文薰:有趣。
也不全然有趣。
莫家家宅大,这位嫂子,那位亲戚,心思各异。文薰在这大家族的宅院中学着与人相处,学着成为一个旧社会中的新媳妇。
既然要走自己的路,工作不能丢。
文薰捡起以前的马甲,又开了新的马甲,再加上用真名出版的名著翻译——
朗文薰:小小文坛,拿下。
……
文坛上下皆知金陵莫霞章是个炮仗脾气,一时得知他被家里逼着成家,无不有人奚落。
“不会是被安排了个裹小脚的旧式媳妇吧?”
裹小脚怎么了?又不是人家女孩子愿意的!这世上裹小脑才最可恨!
莫霞章指名道姓逮着人在报纸上好一通骂,回家面对妻子,一脸美滋滋。
外人如何能懂自家夫人的好?
他的妻子朗文薰,不仅对西方经典颇有研究,且心怀家国,能翻译多国语言,还擅长写作,是个才女。
他们婚前便已情意相通,正是美满姻缘,天作之合!
为了表达爱意,莫霞章甚至开了马甲,在报纸上刊登情诗。
这本是他以前极不屑于做的。
莫霞章:脸红。
只有一桩,怎么最近报纸上有个人在针对他,说他激进?
文薰也烦,最近怎么老被那个激进派点着名骂保守?
朗文薰、莫霞章:有傻子!
几年后,得知那俩天天在报纸上互怼,还追着别人怼的俩马甲竟是两口子——
文坛众人:完辣!
食用指南:
1,互为初恋,一见钟情(脸),日久生情(真)
2,架空时期的民国,30年代初,新旧交替时期
3,男女主职业为大学教授。
4,有家国情怀,反封建反压迫。
5,俩口子不仅嘴皮子伤害高,笔杆子攻击力也强。
内容标签: 天作之合 民国 轻松 日常 先婚后爱
主角视角朗文薰莫霞章
其它:民国;双强;文豪
一句话简介:与作精小老公的恋爱工作日常
立意:好好生活,好好学习
第1章 文薰归国
民国,七月。沪市,吴淞口。
一大清早,港岸处便忙活起来。镀着洋文的货轮进出来往,上下吆喝的脚夫起伏劳作,旁边路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景象。
至下午三点,一艘挂着米字国旗的西洋邮轮“呜——”地一声出现在不远处的海岸线,隔着日光的浮影现在碧海蓝天相接之间。
靠坐在酒楼二楼处观海的黄思齐听到动静,举起望远镜一看,与记忆中的信息稍作对比,知是等到人了。他做出胸有成竹状,一挥手,带着身边的几个青壮帮佣下楼。
今天是黄家的表小姐朗文薰归国的日子。
此时的吴淞口也不知道聚了多少人。黄思齐压着头顶处的藤编白色宽边遮阳帽,吸了一肚子臭气,好不容易挤出人群,低头一瞧,西服外套竟然有了皱痕。
只是挤出酒楼门口的功夫,仿若布巾子在滚轮里滚了一圈。
思齐穿的这套驼色西装是昨天刚拿到手的,好端端失了形状,他心疼地用手轻抚。
身边的帮工不知道少年心性,粗着嗓子提醒,“少爷,船靠岸了。”
港口处的那辆英吉利客轮一朝停岸,码头处便涌出不少青帮人士出面疏通拥堵,道路上居然松快不少。黄思齐再次举起望远镜观察,不多时便在甲板的人群中发现了扶着蕾丝花边小礼帽,穿着浅黄色洋装的朗文薰。
她大大方方地,在同旁边的一个高个头白男说话。
见到姐姐,思齐喜不自胜,“那儿,快,看见表小姐没有?”
有思齐抬手指明方向,伙计们立马注意到人群中白得珍珠般的朗文薰。她的相貌,气度,任谁见了都知家世不凡,怎会错认?
一行人赶紧涌去。
黄思齐担心表姐注意不到自己,边走还边踮起脚挥手大喊:“姐姐,文薰姐姐!”
此刻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文薰提了一个牛皮制的箱子,走了才两步额头便冒出细汗。她刚同朋友分开,正用帕子擦脸,便听得亲人呼唤。文薰居高临下,自然看得更远。顺着人流,她借着下船的功夫闻声寻去,不多时便发现了思齐。
姐弟俩成功汇合,用不了一刻。
直至见到亲人,文薰才松了口气。思齐亦是兴奋,一边接了她的箱子一边问:“姐姐,你在国外生活四年,就只带回来一口匣子?”
“还有一些得去船舱取呢。”朗文薰从手提包里拿出票据,在黄思齐的示意下递给身边的伙计,“麻烦你们了。”
码头边又闷又臭,且人多口杂,不是说话的地方。思齐不愿姐姐受到折腾,确定伙计知道去哪里拿行李后,不做耽误,带人护着文薰离开。
有家里的青壮在前面开路,文薰这个归国者听着耳边的吵闹,并不觉得难捱,反而生出亲切。至于人群中的各种味道,在她闻来居然比外国人身上的体味更能适应。
挤出人群,远离码头,街口的马路边停了一辆漂亮的黑色汽车。朗文薰看见熟悉的车牌猜到一二,才方靠近,便给面子道:“呀,是咱家的吧。你开来的?什么时候学的车子?”
黄思齐脸上是经不住的得意,“没两个月,不过我如今已然是熟手了!”
他打包票,朗文薰也放心他开。等思齐放完行李体贴周到地开门引客,文薰咳了咳,特意矜持地说了一句:“那就有劳黄先生了。”
黄思齐美得笑嘻嘻。他关好车门,条理地吩咐好伙计继续回去上工,又一人给了一些零钱,才搓着手上了驾驶位。
“走,回家!”
黄少爷一踩油门,黑色的福特轿车发出轰隆声。
思齐虽然年纪小,做事却有条理,开车也稳。文薰眼瞅着表弟的后脑勺,只觉得四年不见,家里的孩子都能顶天立地了。表弟优秀,表妹自会更好,想来敬贤也是大姑娘了。
只是不知道自家小弟文鼎是如何光景。若是也能妥帖,怕是在她的婚礼上,弟妹们真能挑起送姐出嫁的大梁。
是的,朗文薰此行回来,要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参加自己的婚礼。
朗家清贵,是世代簪缨的读书人家。朗文薰的父亲年轻时正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别人还在踌躇时,他已欣然接受了新鲜事物,不仅做了第一批剪去辫子的人,还顺应时代,摒弃了给女孩“裹小脚”习俗,给予了家中长女文薰应有的平等对待。
朗家原来是鲁地人家,早些年闹大兵,朗家爷爷为避战乱举家搬迁,多方辗转至广陵府定居。广陵受到江淮几处影响,盛行好学之风,故而文薰自幼便在本地洋人办的西式学堂读书,中学后来到沪市,就读国人新办的女高。
女高不教女红,不教妇德,而是正常地教文化,教开明,是女孩子们能平等学到知识的好学校。高中毕业后,十八岁的朗文薰独自前往英吉利留学,研读语言文学专业。四年修行圆满,她于今年春末毕业。两个月前,在她参加完毕业典礼那天,收到了父母的一通跨洋急电。
顶着不太稳定的信号,母亲在电话那头说:
“女儿,莫老爷缠绵病榻半年之久,眼瞧着怕是不得好了。莫家最近向我和你父亲提出了[冲喜]的请求。说是冲喜,其实是怕莫老爷有了意外,莫家公子守孝三年,耽误了年华。”
33年前,朗家刚来南方时,慌忙中曾于金陵落脚。那时因缘际会,朗家与莫家比邻而居,受了人家不少照顾。15年前朗家搬去广陵时,已经处成闺中密友的两位夫人顺势结下两姓之好,给儿女们定了一桩“娃娃亲”。
这桩旧事朗文薰自小知晓。
虽说如今是新时代了,讲究自由恋爱,可她对婚嫁之事一窍不通,也未曾动过情思,对此倒没有别的想法。
时下青年间流行毕业之后就结婚。反正总是要结婚的,父母都觉得莫家是好人家,刚巧有了缘由,那就嫁呗。有人替自己操心,朗文
薰乐得不去费心思。
“妈,莫家有三位公子,我具体要嫁的是谁?自小你们不愿意多聊,现在可能说了?”
“那时候你还没到年纪,也不知道人家说的做不做数。”朗太太笑道:“其他两位公子年纪比你大些,且已结婚,只有三公子霞章与你正配。他比你要小一岁,如今在临安大学当先生。”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